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悲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傷秋氣蕭瑟悲涼。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警世通言.卷三五.況太守斷死孩兒》:「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辭,佳人有傷春之詠。」
黃花明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日黃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茱萸節」等。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仙人費長房曾對桓景說,某年九月九日會有大災難,家人須在手臂繫上盛滿茱萸的囊包,並且登山飲菊花酒,才能消災。桓景如言照辦,果真平安無事,然其家之雞犬牛羊卻都暴斃而死。於是後人每到九月九日這一天就都會登高,佩戴茱萸,以及喝菊花酒。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裡就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宋朝的蘇軾更是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裡以錯過重陽節時令賞菊,就沒有興味可言,並進一步申述菊花漸漸枯萎,連戀花的蝶兒也要發愁了。典源又見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茱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飲酒的宴會。也稱為「登高會」。
盡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天、終日。《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今足下盡日止攻,士死傷者必多。」《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數日內登高會再接教,可以為盡日之談。」
臨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登高遠望。唐.杜甫〈登兗州城樓〉詩:「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憑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凌空、飄浮空中。晉.陸雲〈愁霖賦〉:「雷憑虛以振庭兮,電凌牖而耀室。」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羨登高賦裁,只憑虛攬盡煙雲概。」也作「馮虛」。
一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往遠處一看。南朝梁.王僧孺〈落日登高〉詩:「憑高且一望,目極不能捨。」《西遊記》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並無客旅。」
巴黎盆地(Paris Bas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役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差遣、使喚的人。《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誠恐卒有役夫窮匠,起於板築之閒,投斤攘臂,登高遠呼,使秋怨之民,嚮應雲合。」《三國演義》第六八回:「至中途,挑擔役夫疲困,歇於山腳下。」
端陽競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因屈原於是日投汨羅江,俗作競渡以表拯救的意思。《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端陽競渡,弔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