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罪不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八八回:「番奴負恩背叛,罪不容誅,今彼恃士卒精銳,衝突而前,當何以之?」
屏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像屏風一樣有遮蔽保衛作用的東西,通常指山嶺、島嶼、江河或大型物體等。[例]萬里長城橫亙在中國北方,曾經是抵外族入侵的重要屏障。
輕而易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美德。仲山甫是西周宣王時的大臣,德行很高,〈烝民〉詩中描述他「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也就是說他的性格剛正不阿,行事極有原則,軟硬都不吃,只以正道為依規,不會去欺悔弱勢,也不會畏懼強權。詩中接著又說:「人亦有言,德輶(ㄧㄡˊ)如毛,民鮮(ㄒㄧㄢˇ)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輶」是輕的意思,「鮮」則是少的意思,朱子解釋此段詩義說:「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我於是謀度其能舉之者,則惟仲山甫而已。」意思是:人們多以為行有德之事是很容易的,但卻很少有人真的能身體力行。我想了想,恐怕真只有仲山甫確實做到吧!朱熹話中的「輕而易舉」,即用來形容非常輕鬆,毫不費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防盜匪的柵欄。《遼史.卷三四.兵衛志》:「填道路御寨及諸營壘,唯用桑柘梨栗。」也作「寨子」。
安內攘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內部的動亂,抵外敵的侵凌。如:「當國家危急存亡之秋,理應安內攘外,雙管齊下。」《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六》:「夫安內攘外之策,以固本防患為先。」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給、後送、保養等勤務支援的必要人員、裝備與車輛。 (18) 深溝高壘:挖深壕溝,築高壘壁。比喻防堅固,易守難攻。
緣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緣起與由來。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判官〉詩:「中原正格鬥,後會何緣由。」《儒林外史》第四○回:「蕭雲仙到床面前請了父親的安,訴說軍前這些始末緣由。」也作「原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皮或竹葉編成,可以擋雨遮陽的帽子。如:「斗笠」、「竹笠」。《詩經.周頌.哀耜》:「其笠伊糾,其鎛斯趙。」漢.毛亨.傳:「笠,所以暑雨也。」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困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貧困窘迫。如:「生活困窘」。《莊子.列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os)——此為希臘神話|希臘愛羅斯|愛神之名;羅馬神話則名為丘比特(Cupid)。若適當使用,防機制可減緩超我與本我間之衝突,但過度或過當使用,而不正視面對衝突,則會造成焦慮或產生罪疚(guilt),最終將導致如抑鬱沮喪的精神失衡。弗氏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防機制此一領域的研究相當傑出,但她將首開防機制先河的榮耀歸於其父。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