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好筍,好出痀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出身不好的人也能出好後代。相反的,富貴的人也會出不成才的子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本科毛屬。稈高可達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紋,為「桂」之栽培品種。稈可製成裝飾品、手杖、筆桿等。相傳舜死後,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傷痛,淚沾湘江畔上的子,使盡成斑,故稱為「斑」。也稱為「淚」、「湘妃」、「湘江」、「湘」。
憑高視下,勢如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爭戰中,依憑高處來俯臨低處的敵人,能迅速而且輕易地獲勝。《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大雨。唐.李白〈宿鰕湖〉詩:「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宋.陸游〈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詩:「瓦溝淙淙萬銀,變化只在須臾間。」
孟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禾本科「毛」的別名。參見「毛」條。
點紋斑鯊或狗鮫(狗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illoscyllium punctatum (Müller et Henle, 1838)
軀幹及尾部較修長;吻端圓;體側不具隆脊。背鰭大型且呈較尖銳之大三角形,稍大於腹鰭;第一背鰭起點較前,在腹鰭基底前1/2處;臀鰭起點在第二背鰭後角稍後方,起點至後角之長稍短於尾鰭下葉起點至後緣缺刻之長。成魚體色深棕,通常不具體斑,但仔魚時具橫向之淡黑色斑點。
本種於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中國大陸、日本、菲律賓、澳洲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於台東、東港、高雄沿近海域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種類,只知其為近岸底棲性種類,卵生,其餘相關之生態習性資料仍不得而知。最大漁獲體長約95公分。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鯊科或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合絲弦樂器和簫管樂器所共同演奏的曲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子圍成的一塊區域。例:厥屋在莊下,後背有圍。(他家在鄉下,後面有圍。)
2.地名。如桃園圍、淡水圍。
長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日本、中國、北美、臺灣。 在林地上單生或群生。此種常生於林,由於形狀特殊具有網狀菌裙及惡臭味,但為著名美味食用菌,常有誤認為是子之內膜之珍貴名菜,另一同屬之黃裙蓀,其菌褶是橙黃色則具微毒。
Chilloscyllium plagiosum (Bennett, 1830)
軀幹及尾較粗短;吻端圓;體側具一隆脊;背鰭或呈圓形或略呈三角形,約與腹鰭同大,不具向後突出之後角;兩背鰭間距較短,僅稍長於第一背鰭基底長;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相對或落於基底稍後方;臀鰭起點位置在第二背鰭後角稍後,基底長稍短於由尾鰭下葉起點至後緣缺刻之長。體表厎色深棕色,其上散佈無數白點,同時亦具深棕色或淡黑色之橫帶。
本種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中國大陸、台灣、日本、菲律賓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則分布於西南海域。
常見的種類,但目前為止對其瞭解仍十分有限,只知其為近岸棲息的底棲性種類之一。卵生,體長最大可成長至約95公分。
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鯊科或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