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箭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已經滅絕的頭足綱生物,具箭頭狀的鞘。殼略呈圓錐形,殼上有像樹木年輪一樣的線紋。主要生存時代為侏羅紀至白堊紀。
|
亂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多箭矢同時射向一目標。《三國演義》第七回:「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
|
箭柄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體形長,前方平扁,後方圓柱狀。頭長,吻延長為管狀。其橫截面呈六角形,口小,開於吻端,體裸無鱗。分布於東海及新畿內亞等處。也稱為「馬鞭魚」。
|
連珠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續發射的箭。亦用以形容連續不絕的樣子。《水滸傳》第一七回:「那十四個人直到二更方才得醒,一個個爬將起來,口裡叫得連珠箭的苦。」
|
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於箭上而隨箭發射以通消息的文書。《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驤傳》:「官軍圍城,每射箭招誘,及令均子弟至城下,均皆不得知。得箭書,皆悉焚之。」
|
三箭定天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薛仁貴領兵擊九姓突厥於天山,時九姓有眾十餘萬,令驍騎數十人前來挑戰,仁貴發三箭射殺三人,威懾敵營,使之俯首請降。見《新唐書.卷一一一.薛仁貴傳》。
|
傳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起兵攻伐。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以傳送令箭,作為號令士卒起兵的信物。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青海無傳箭,天山早掛弓。」《新五代史.卷四六.雜傳.霍彥威傳》:「夷狄之法,走兵令眾,以傳箭為號令,然非下得施於上也。」
2.報告時間。古代以銅壺滴漏計時,壺中立著一枝刻有度數的箭,因此只要看箭露出水平面的度數是多少,即可知道時刻。《西遊記》第二回:「山中又沒打更傳箭,不知時分,只自家將鼻孔中出入之氣調定。」
|
暗箭明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開或暗中的種種攻擊。《群音類選.清腔類.卷五.玉交枝.青樓滋味曲》:「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陣圖裡,暗箭明鎗難躲避。」
|
箭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於城門上方的閣樓。四周有瞭望和射箭用的小窗。如:「立於箭樓上。」
|
草莓箭毒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ntrobates pumilio (Schmidt, 1857)
體長2~2.5公分,個體間外表相差很大,有些鮮藍色到紅色,有些則褐色、藍色或綠色。前腳細長,指端有吸盤。
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
雌蛙一次產4~6個卵於落葉堆。當卵孵化後,蝌蚪爬到到雌蛙的背部,雌蛙將牠們帶至滿水的樹洞或鳳梨科植物上,1隻蝌蚪1個洞。之後,雌蛙定期回去產未受精卵給蝌蚪吃,大約6週可變態成小蛙。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箭毒蛙科(Family Dendrobatidae)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