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0.03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牧師、作曲家、民族音樂學者,1936年生於臺北淡水。駱道於求學時期隨父親駱先春牧師在臺灣各地進行傳教工作,萌生教會音樂在地化理念,致力於聖詩在地化及臺灣音樂研究。他兩次赴美留學,獲得協和神學院教會音樂碩士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哲學博士。長年任教於亞洲聖儀與聖樂學院及臺南神學院,並於臺灣及亞洲各地進行音樂採集,匯編有 New Songs of Asian Cities(亞洲都市新歌)、Hymns from the four winds(四方聖詩)、Sound the Bamboo(響竹)等曲集。 資料更新時間:109.4.24
生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命的別名。參見「他命」條。
艾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艾爾修(1715~1771)是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唯物論哲學家及教育學者。他的思想對於十八世紀末法國革命期間的教育改革,及十九世紀烏托邦社會主義的思想,影響頗深。
  艾爾修出生於巴黎一宮廷醫生的家庭中,曾在耶穌會的學校求學,深受經驗論者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的影響。在仕途方面,一七三八年他被擢升為全國總稅務官,一方面得以考察社會現況,另方面身居高位也使他在經濟上無後顧之憂。一七五一年離開官職,專門從事理論研究和著述,並與當時的百科全書派(Encyclopedists)保持密切關係。一七五八年發表了著名的〔論精神〕(De l'esprit...
多利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利諾(1378~1446)是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人文學者;在義大利曼都瓦(Mandua)地方創辦過人文教育性質的宮廷學校(Palace School)。
  氏早年浸濡於義大利古學研究的環境中,體認到西塞祿(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B.C.)的雄辯與坤體良(M. F. Quintilian,35~96)的教育學說,對於歐基里德數學與古希臘羅馬社會中的七藝亦有研究。一四二三年,氏於曼都瓦主持宮廷學校,在此執教達二十三年,直到老死為止,後世稱之為「第一位現代的教師」(the First Modern School master)。
 ...
吉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爾(70~19 B.C.)是古羅馬的作家和詩人,人們稱他為「羅馬的荷馬」。氏在羅馬接受法學教育,其後熱衷於詩歌創作與哲學研究,自稱是伊比鳩魯學派(Epicurus)的門生。
  氏是拉丁詩歌的革新者與羅馬詩歌語言的創作者。在西元前一世紀時,其作品進入文法學校,而廣為文法家們解釋和評註,並為學生所欣賞、模仿與背誦。氏在文法學校及修辭學校的地位,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的滅亡。在古羅馬,甚至把是否讀過他的作品,當作人們受教育程度的一項標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也。縶,絆也。縶語本《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之,以永今朝。」比喻繫絆、拘束。《文選.潘尼.迎大駕詩》:「翔鳳嬰籠檻,騏驥見縶。」唐.杜甫〈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詩:「僕夫行不進,駑馬苦縶。」亦比喻挽留繫聯,招攬人才。《文選.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顧已枉縶,撫志慚場苗。」
也納大學(奧地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納大學(Universität Wien)於一三六五年設立,初仿巴黎大學,為最古老之德語大學,爾後經三度改組;其中一三八四年由阿爾貝特三世(Albert Ⅲ)提供之捐款,不但挽救了瀕臨癱瘓的大學,更使其躍居一流地位;一八五○年學校並成為改革中心,討論式教學法由此發端。今日的大已發展為具八萬多名學生,且由國家支持之綜合大學。近來更隨東歐民主化,以及也納位居東西歐間之橋樑位置,而漸成為該區學術中心。
  行政事務由科學研究聯合部(Federal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Research)與學術評議會(Academic Senate)負責。後者由校長(R...
特比演算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常用在交織碼解碼的一種快速最大可能性信號路徑搜尋方法。它利用交織碼為一階馬可夫鏈的特性,在搜尋最佳解碼路徑時,對每個時間點上的每一個路徑節點,比對所有進入此節點的路徑的可能性後,只保留一條最可能路徑往下傳遞,因此與搜尋所有可能路徑的方式相比,具有複雜度與解碼長度成線性比例,所需記憶空間小與計算負荷輕的優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撐立四角四方的繩。《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引八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漢.王逸.注:「天有八,以為綱紀也。」
2.四角四方。《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三間四表,八九隅。」唐.李善.注:「四角四方為八。」
氏喙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柯氏喙鯨分布極廣、數目極多,但通常不易引人注意,而且少在海上觀察到。由於體色及傷痕的個體差異極大,幾乎沒有任何兩隻看起來是相似的。主要資訊得自擱淺事件。別名:柯氏喙鯨(舊稱)、鵝嘴鯨、柯氏鯨、鵝喙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