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6.07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役用、役使。《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晉.范甯〈為章臨發上疏〉:「古之使人,歲不過三日;今之勞擾,殆無二日休停。」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宋章太守謝瞻等詩》:「課其實錄,則章、僕射,宜分庭抗禮。」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上.序》:「有若仲由之結纓,鉏麑之觸樹,紀信之蹈火,讓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
瞻前顧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做事猶不決,顧慮太多。《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且如項羽救趙,既渡,沉船破釜,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顧後,便做不成。」
掙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非常猶、難以決定。[例]在父母與女友之間,他掙扎了許久,還是割捨不下任何一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喪失語言的功能。如:「聾啞」。《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讓傳》:「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暗殺。《爾雅.釋詁上》:「刺,殺也。」如:「行刺」、「刺殺」。《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讓傳》:「(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梁書.卷四三.韋粲列傳》:「前諸將之議,州意所未同,即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州必欲立異,鋒鏑便有所歸。」
左顧右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猶遲疑的樣子。《西游補》第一五回:「推病托疾取首級,左顧右盼者取首級。」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詩經.邶風》中,首章是:「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原詩是刻畫一位待嫁女子決意出嫁的心情。但這當然不是孫叔豹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只是借以表示,無論水深水淺,一定要渡過河去。這種「賦詩斷章」的方式,在《左傳》中屢見不鮮,所以盧蒲癸才會有「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的說辭。後來「斷章取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專指截取《詩經》的前身當時稱為《詩》的詩集中某詩的部分以為己用,而不顧原詩的本意。今則多用來泛指截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