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河的通稱。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嶽」。《水滸傳》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館,是唐朝白樂天古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的通稱。明.張自烈《正字通.衣部》:「衫,衣之通稱。」如:「衣衫」、「棉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鳥綱鶴形目動物的通稱。頭小,頸、喙、腳皆細長,高三尺餘。羽毛白色或灰色,翼大善飛,鳴聲高朗。多生活於沼澤或平原水際,以小魚、昆蟲及穀類為食。種類甚多,大陸地區常見的有白鶴、灰鶴、丹頂鶴、蓑羽鶴等。鶴在傳說中是神仙的坐騎,也是長壽的象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道的通稱。如:「河流」、「運河」。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女紅的通稱。指刺繡、縫紉等事。如:「做針黹」。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夷﹐是古代華夏族(實際上即漢族)對異族的貶稱。原多指東方民族﹐如《禮‧王制》所說﹐“東方曰夷”。春秋以後演變成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如“四夷”﹑“九夷”等。其後發展成為對“南蠻”﹑“北狄”﹑“西戎”﹑“東夷”的通稱。到了近代﹐清王朝對西方帝國主義也稱“夷”﹐如“英夷”﹑“美夷”等。華﹐光榮之意﹐夏的意思是“中國之人”﹐華夏就是光榮的中國人之意。處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自豪地自稱為華夏民族。中國古人常以華﹑夷或夏﹑夷對稱來表示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以及中國和外國的民族界限。所謂夷夏之防﹐就是要嚴格華夏族和其他民族的界限﹐嚴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野老的通稱。如:「漁父」。《文選.潘岳.藉田賦》:「有邑老田父或進而稱曰:『蓋損益隨時,理有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謂:(1) 稱母親。通「孃」。[例]爹娘 (2) 稱妻子。[例]娘子、老闆娘 (3) 對長輩或已婚婦女的通稱。[例]大娘、婆娘
旌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旗子的通稱。《周禮.春官.司常》:「凡軍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西遊記》第四回:「就替我快置個旌旗,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也作「旍旗」。
細水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遺教經》汝等比丘1>,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注解〕 (1) 比丘:佛教用語。為梵語Bhiksu的音譯。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