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地及其有關現象的科學稱為地學;純地學主要是研究地之本性,屬地球物理之一分支。地學之理論,可應用於災之預防、測及防工程,更可幫助地球內部深處物質狀態的瞭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內燃機氣缸內燃燒不正常,發出敲擊爆聲的現象。
深源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在地下發源的地點稱為「源」,如發生的深度在地下超過三百公里深者,稱為「深度地」。
顫麻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金森氏症的別名。參見「巴金森氏症」條。
波捕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數值方法解具有波之流場,不需預知波之位置,而仍然能算出它的位置及強度的方法。此法視波為一具尖銳變化的連續波,用迎風法解強守恆型的運動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築物或機器、儀表等物品所具有的防禦強烈動的功能。
旦公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旦公學係清末學校名;原名旦學院,為復旦公學之前身。據朱有瓛〔中國近代學制史料〕,旦學院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丹徒馬相伯創於上海徐家匯;並請天主教耶穌會教士擔任義務講座,學校行政則由學生任之,養成自治之風。馬氏希望該校具有學苑(Akademie)的性質,故名旦學院。又認為該校應擴大範圍,藉以收容四方思想不同、派別不同的有志青年,遂提出三項信條:一、崇尚科學,二、注重文藝,三、不談教理。初設語文、象數、格物、致知四門學科;教學時,英、法語並行。光緒三十年,耶穌會改派法籍神父南從周(Perrin)為總教習;因學校行政及宗教問題,爭端遂起。光緒三十一年春;馬氏微疾,入院養病,外籍教員...
中源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的深度在地下七十至三百公里深的地,稱為「中源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擺蕩。如:「一陣強風颳過湖面,小船也跟著上下宕起來。」
波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內部為一具有巨大黏滯應力及熱通量的細薄結構,其兩個面通常被考慮為無黏性流場所包圍。波的厚度大約與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度同數量級,就弱波而言約為:
  
  式中,△m為波厚度;λ氣體平均自由路徑;r為氣體之比熱比;P1為波前之壓力;△P為波形成之壓力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