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3.3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導替代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替代理論」係指導功能被情境因素所「替代」或「中和」的一種主張。換言之,此種理論認為導者的行為與部屬的態度和表現並未具有絕對的關係,因為某些情境因素會替代導者行為的影響力,使其變得多餘;或是消弱導者行為的效用,使其無法發揮應有的影響力。前者則稱為導的「替代物」(substitute);後者稱為導的「中和物」(neutralizer)。
  「導替代理論」係由柯爾(Steven Kerr)和傑米爾(John M. Jermier)在一九七八年所提出。他們並不在於找出可能具重要性的新導行為,而是在於辨認出會降低導者重要性及其行為影響力的情境。他們認為導者並非提...
綱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提綱挈」。見「提綱挈」條。01.宋.朱熹〈通鑑室記〉:「大者綱提挈,細者縷析毫分,心目瞭然。」02.明.宋濂〈杜詩舉隅序〉:「一覽之頃,綱提挈,不待註釋而其大旨煥然昭明矣。」
教師的導方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的導方式指教師對於學生所採取的導行為類型;通常係依照某些標準,將教師的導方式畫分成若干類型,藉以方便探討。一般而言,所探討的「教師」大多以班級的導師為對象,少部分以一般教師為對象,而將導方式視為「導者」、「被導者」以及「情境」等三個要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有關教師導之研究頗多。早期研究良好教師的特質,認為教師須具有較高的智慧、學識、可依賴性、幽默感等。此外,也有研究將教師的導行為視為一種關係來研究,認為有效的教師導行為,不只包括教師的人格特質,而且包括學生的態度、需求與特質。第三種研究途徑是研究教師導行為的功能,探討教師的任務,幫助學生建立目標,並協助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時代的地主。受封於某一區域,掌握政治、經濟權力,負責管理產業、保護轄區人民安全的人。也稱為「封建主」。
標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張,以表示與眾不同。《九宮大成南北宮詞譜.南詞宮譜凡例》:「詞家標新異,以各宮牌名彙而成曲,俗稱犯調,其來舊矣。」也作「標新立異」、「標新取異」。
階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從事體力與技術勞動的雇員,由於其多穿著深色或藍色耐用質料的衣物,不易看出工作時沾染的髒汙,故稱為「藍階級」。該詞最早出現在西元1924年美國愛荷華州的一份當地報紙,為英語blue-collar class的意譯。參見「白階級」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社會中,主所占有的土地。如:「中世紀時代,英國貴族擁有大片地,壟斷了全民的財富。」
權威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勒溫(K. Lewin)、李普特(R. Lippitt)、懷歐(R.K. While)一九三九年的分法,權威式導是教師教室管理和導的一種方式。教師只給學童命令,只給很少量的解釋,也不想提升良好的教室群體關係。所以,在教學情境中權威式導是指教師凡事自己下判斷作決定,要學生服從指令來完成各種任務。在這種導方式下,學生只有服從,很少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師是課室中的主要導者,因為教師具有公認資格。有獎懲權力,有專業的知識與權威,而且是學生的學習楷模,故教師的導方式對班級氣氛有直接的影響,甚至是師生有無衝突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顯示:權威式導下的教室,通常成果和效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紅樓夢》第六四回:「昨日已曾上庫上去,但只是老爺賓天以後,各處支甚多,所剩還要預備百日道場及廟中用度。」
導者參與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者參與模式」係討論導者在決策參與過程中所扮角色的一個模式。此一模式依據某些情境因素,提出一系列程序法則,然後要求導者遵循這些程序法則,俾順利產生最適宜的決策參與型式。故此模式又名為「作決定的規範模式」(Normative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導者參與模式」係由富若姆(Victor Vroom)和葉頓(Philip Yetton)在一九七三年所提出。他們認為導者的主要工作在作決定,而作決定的歷程宜因情境不同而異。他們將導型式(即決定參與型式)分為三個大類、五個分型式,這五個型式的意義如下:
  1.專制第一型(A I...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