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夢裡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德宗的年號(西元785∼805)。 (3) 廡:音ㄨˇ,廳堂兩側的廂房。 (4) 秣馬濯足:馬洗腳。秣,音ㄇㄛˋ。濯,音ㄓㄨㄛˊ。 (5) 愈:同「癒」,病好。 (6) 奉事:服侍、伺候。 (7) 南柯:郡名。 (8) 有司: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9) 箱奩:衣箱和小匣子。指各式大小箱子。奩,音ㄌ|ㄢˊ,盛裝婦女梳妝用品的匣子。 (10) 廣衢:四通八達,寬廣的大路。 (11) 大榜:張貼在公共場所的通告。 (12) 朱軒棨戶:紅屋和前導儀仗,比喻高樓、華屋。棨,音ㄑ|ˇ。 (13) 周、田:指周弁及田子華二人。 (14) 錫爵位:賜給爵位。 (1...
厲兵粟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利兵器,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新唐書.卷一○八.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也作「厲兵秣馬」。
仰承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袁紹算什麼!他的實力根本比不上我們,還得『仰我鼻息』,靠我們支援才能存活,像個嬰兒一樣,一旦停止食就會餓死,根本沒有自行生存的能力,為何還要將土地讓給他?」但怕事的韓馥根本聽不進去,不管多少人勸他都沒有用,最後還是將位子讓給了袁紹。後來「仰人鼻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依靠他人生活。亦用於比喻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不能自主。
斷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嬰孩或幼小的哺乳動物不繼續食用母奶,改以別種食物為主食。[例]嬰兒斷奶後,改以副食品食。
哺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食。南朝梁.任昉〈奏彈劉整〉:「去歲十月,往整田上,經十二日整,便責范米六斗哺食。」
金目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食用魚。可在淡水或海水中養殖,以海水養殖者肉質較佳。一般以吳郭魚或雜魚為餌料食之。臺灣地區金目鱸養殖業以臺中、嘉義、屏東及花蓮最為發達。
豬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公豬。多指養多時,身軀肥滿的公豬。如:「舊時,農村廟會常舉行豬公大賽,獎金豐厚。」
袖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子輪流提抱。到了他的生日時,家人請來和尚為他誦經祈福,準備了齋食,他的妻子用釵子挾著齋食一點一點地他,不一會兒,就能進食一小碗了。從此之後,每天的飲食量日漸增加,身體也漸漸長大,不到半年,就已經恢復他原來的樣子了。後來「束手無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拱手無策」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對問題時,毫無解決的辦法。出現「束手無策」的書證如宋.王柏〈書先君遺獨善汪公帖後〉:「今正恨襄樊失守,人物眇然,蓋於安平無事時,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雞犬無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狠的差役大呼小叫,在村裡到處騷擾破壞,搞得雞飛狗跳時,看到瓦罐裡的蛇安然無恙,我就可以放心。只要小心養,把牠繳納抵稅後,我就能靠自己栽種的作物安然度日。您看!我一年只須兩次面對死亡的威脅,與那些每天活在恐懼中的鄉親相比,實在幸運得多,還有什麼可怨的呢?」柳宗元藉捕蛇人之口,諷刺朝廷的苛政,勾畫魚肉鄉民者的嘴臉,文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一段,生動刻畫了得勢者的可惡與人民的無助可悲。後來「雞犬不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被嚴重騷擾。
保育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孩子學習自己進食,或鼓勵同儕合作減輕老師的負擔。面對孩子不肯吃的問題,老師了解後再看情形是否要予以食,或多安排動態和遊戲活動,讓幼兒自然養成健康的胃口和良好的飲食習慣。至於兩個小時左右的午睡時間,也是可能造成幼兒行為與情緒問題的敏感時刻。如果經過一番努力仍不能達到使幼兒入睡的目地,則可考慮讓他們躺著休息或其他安靜的活動。在交互運用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課程活動時,老師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豐富安全的環境、允許他們自由探索,讓孩子有所選擇和依循,如此老師就不需要運用太多的控制,而能將心力節省用在教學的引導及促進孩子的發展上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