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口不斷的增多。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僧道藉以養游民》:「況叢林紺宇,分養無告之民。生日繁,豈可泥腐儒之陳言哉!」
裂眥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眶張裂,咬牙切。形容極其憤怒。宋.陸游〈跋傅給事帖〉:「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的牙。由於馬的牙隨年齡而添換,所以看馬便可知道馬的年齡。《穀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加長矣。』」後為自稱年歲的謙詞。北周.庾信〈謹贈司寇淮南公〉詩:「猶憐馬進,應念節旄稀。」
食蟹荳蛇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isodonophis cancrivorus (Richardson, 1844)
體長。肛門在身體之中央或之後。顆粒狀,大小不等,由數列排成帶。前上頜骨與後力之分離或相連。顆粒狀且呈帶狀排列,鋤骨相互緊接,上唇無肉褶。背鰭起點在鰓裂之後,胸鰭中央上方。脊椎骨數153~162。體長為體高之30.6倍,頭長之8.3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4倍;頭長為吻長之6.8倍;吻長為眼徑之2.0倍。上唇腹面有2個突起,後鼻孔前後各有1個。前鼻孔成短管狀。口裂超過眼之後方。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體橄欖色,下方為黃色;背、臀鰭具黑邊。
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
棲息於沿岸及河口區之泥質海底,數量較波露荳蛇鰻為多。
少數充當中藥使用,但無漁業經濟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蛇鰻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Choerodon fasciatus (Günther, 1867)
體長卵型;吻略尖;尾截平;由吻端到尾部有8條以上的紅色橫帶;胸鰭黃色,基部紅色;臀鰭黑紅色,具2條淡藍紋;尾鰭白色,末緣稍紅色;腹鰭紅色;體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
常棲息於珊瑚礁地帶的肉食性魚類。
為名貴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咬牙封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漢高祖有舊怨,曾數度羞辱高祖。高祖平定天下後,大封同姓諸侯二十餘人,餘臣則私下爭功,欲謀造反。張良進言應先封雍,則人人自堅矣,高祖從之,遂封為什萬侯,而群臣皆喜。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咬牙封雍,計安眾將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的體型大小與現代大象大致相似,但是頭骨部位尤其是下顎骨與門,卻有相當大的差異。一般我們所知道的大象,不論是現生的亞洲象、非洲象,甚至也已經滅絕的猛獁象,其門都具有一對向上彎曲伸展的上門,下門則是退化。然而鏟象剛好相反,其上門退化,而下門卻逐漸發展成平鏟狀,下顎骨也呈寬扁狀並與下門相接合,形成一個約1公尺長的堅硬鏟子狀下巴。 如此特殊的結構,使得鏟象能夠很方便的生活在較淺的河流或沼澤中,並以水草為食,利用牠特有的鏟狀下門牙,將水草從河流或湖泊中鏟起,然後用長鼻與鏟下巴緊握住水草,扭轉並撕裂拔起,隨即送入口中。 鏟象曾在中新世分布在歐洲、非洲與亞洲一帶。如此特殊且高度特...
戴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髮。指有人格,頂天立地的人。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二折:「你是個男子漢,頂天立地,噙戴髮,帶眼安眉,……你這般冤讎,怎生不報。」也作「噙帶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舌尖抵住上下間所發出的聲音。如注音符號中的ㄗ、ㄘ、ㄙ。
不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放在嘴裡。指不談起、不表示感謝。《聊齋志異.卷二.俠女》:「每獲餽餌,必分給其母,女亦略不置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