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92.4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乙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術數。大抵本易緯乾鑿度之太乙行九法,以占內外災福、古今治亂等。今存有唐.王希明《太乙金鏡式經》十卷。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九.子部.術數類二.太乙金鏡式經》。也稱為「太一數」。
太和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大殿之一,在北平舊紫禁城太和門內,清帝每年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及其他國家大慶典,均御此殿受賀。
打金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新莽及東漢故事戲。敘述東漢姚剛犯罪,姚期綁子上殿請罪,劉秀酒醉,傳旨立斬姚期,並誅鄧禹等功臣二十餘人,馬武闖諫奏不准,用磚自擊死於金殿。全劇以生角為主,唱作並重。
楅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縛在牛角上以防牛觸人的橫木;或說此橫木稱「楅」,衡則另指穿在牛鼻間以便牽引的縛繩或橫木。《詩經.魯頌.閟》:「秋而載嘗,夏而楅衡。」《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漢.鄭玄.注:「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觸人。』玄謂:『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姏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婦。《晉書.卷二七.五行志上》:「會稽王道子寵幸尼及姏母,各樹用其親戚,乃至出入掖,禮見人主。」也作「姏姆」、「姏婆」。
白頭之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卓文君因司馬相如將聘茂陵女子為妾,乃作白頭吟示絕,相如乃止。後以比喻年老時的哀傷嘆息。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託於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歎。」清.洪昇《長生殿》第二二齣:「妾蒙陛下寵眷,六無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頭之歎!」
鐵衣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戰袍的將士。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水軍不怕江心浪,旱軍豈懼鐵衣郎。關公殺入單刀會,顯耀英雄戰一場。」元.馬致遠《漢秋》第三折:「枉養著那邊庭上鐵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侍。」
門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制度,在廟社、殿、府州公門之前設架子所陳列的戟,用以表示威儀。顯貴之家的門前亦援用。唐.白居易〈寄微之〉詩:「外物竟關身底事,謾排門戟繫腰章。」
布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布製作的酒旗。《劉知遠諸調.第一》:「飄飄招颭任風吹,布望高懸長三尺。」
牛蹄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道士的稱呼。《西遊記》第二四回:「那彌羅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潑牛蹄子去講甚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