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苞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類似棕櫚的子。《晉書.卷九二.文苑傳.伏滔傳》:「龍泉之陂,良疇萬頃,舒六之貢,利盡蠻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之族生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賭博的遊戲。二人相對而坐,棋枰分十二道,棋子十二枚,六白六黑;相傳是上古烏曹發明的。《說文解字.部》:「簙,局戲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烏曹作簙。」參見「博戲」條。《楚辭.宋玉.招魂》:「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薄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蠶的器具,用蘆葦或子編成,略成弧形。《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彊。」
南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打擊樂器。木製,長方形,中空,用簽敲擊,音響渾厚,多於打節拍時所用。也稱為「卜魚」、「廣東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廜㢝:(1)用草築成的房子。元.袁桷〈次韻繼學途中枝詞〉一○首之四:「土屋苫草成廜㢝,前床翁媼後小姑。」(2)一種酒。宋.陸游〈立春前一日作〉詩:「重溫壽酒廜㢝釅,探借春盤餅餌香。」
倒踏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贅。《西遊記》第二三回:「你要肯,便就教師父與那婦人做個親家,你就做個倒踏門的女婿。」《金瓶梅》第一七回:「把蔣山倒踏門招進來,成其夫婦。」也作「倒插門」、「倒蹅門」。
邊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流行於廣西壯族武鳴、巴馬等地。以或木製成,鼓框較窄,單面蒙牛、羊或豬皮等,鼓面直徑約二十五公分。一般用於道公(巫師)跳神歌舞和戲劇。
筆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吹管樂器。屬布依族的吹奏樂器,長約五十至七十公分,製,管身細長,外型似毛筆,故名。一端有長方形簧片,另一端接小喇叭口,常用於民歌伴奏及獨奏,流行於貴州省一帶。
漫上不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上位的人蒙蔽,而對下者無所顧忌。語出宋.江萬里《宣政雜錄》:「靖康初,民間以徑二寸,長五尺許,冒皮於首,鼓成節奏,取其聲似曰:『通同部』。又謂制作之法曰:『漫上不漫下』,通衢用以為戲云。」影射當時蔡京、童貫蒙蔽宋欽宗。也作「瞞上不瞞下」、「謾上不謾下」。
投無不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論做什麼事,沒有不順利的。《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像老哥聰明正直,凡事先有成在胸,自然投無不利,兄弟資質甚魯,只好就事論事,細意推求,不敢說無過,但能寡過已經是萬幸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