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4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溝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一位參與溝通者,所傳遞的語文或非語文線索或符號,系個人所希望達成的溝通理念。管道 為訊息傳送的一種傳播媒介、媒體或形式,這些形式包括:非語文的光波到面對面溝通時的聲波、電話的訊號及電子郵件等。發送者 為個人或一般性來源(如教育局長辦公室)所發送的訊息;收受者為訊息傳送的終點或將訊息加以譯碼解讀者。傳播 透過特定的管道或媒體,實際發送或收受訊息。編碼或解碼 包括認知的結構和創造、轉移和解釋訊息的過程。編碼係將發送者所傳送的訊息,轉換成符號的形式;而...
植物器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種構造的花稱為「完全花」,若只具備雄蕊或雌蕊者則稱為「不完全花」。藉由授粉的過程,雄蕊的花粉經外力傳播到達雌蕊的柱頭,此即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方式。果實(fruit):果實亦為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構造,其形成的時機在花朵授粉之後。果實的功能在於保護種子,並藉之引導外力達成傳播種子的功能。果實的構造由外而內依序為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與種子,一般水果中的果肉部分多為中果皮發育而成。種子(seed):種子是種子植物(包含被子與裸子)的特有構造,是植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目。體形小,四翅大,多彩色。頭上有對複眼,兩個單眼,複眼間的觸角專司感覺。頭下的口器,可吸食花蜜。胸前長三對步行腳。喜在花間飛舞,傳播花粉。種類很多,有粉蝶、黃蝶、鳳蝶等。
散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播、散布。如:「散播謠言」、「農夫將種子散播在土地上。」
廣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廣泛傳播。如:「這種小事,他也到處去廣播,真無聊!」
3.利用音波與電波為人類服務的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有調幅廣播和調頻廣播兩大類。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再製」。「文化霸權」(culture hegemony)-統治階級所建立的生活文化,經由教育與大眾傳播媒體的機制力量,影響社會成員的認知。認為兒童社會背景影響語言,語言影響認知表現,認知表現影響教育成就。 解釋理論學派(interpretive theory) 重要理論現象學:湖賽爾所創。符號互動論源始於米得(Mead)的自我中心學、柯來(Cooley)的「鏡中我」,以及湯姆士(Thomas)的「情境定義」。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質與過程。俗民方法論創始者-葛分科(Garfinkel)主要概念有兩者:反省性:所有行...
國立臺中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金科、汽車科、製圖科、電機科、電子科、控制科、冷凍空調科、資訊科、建築科、土木科、化工科、圖文傳播科等6群13科及綜合職能科與中區技術教學中心,全校教職員工計315人。現有班級數:日校75班(含綜合職能科及資源班) 學生人數3,023人;實用技能學程24班學生人數929人、附設進修學校18班學生人數647人,為國內工業類科指標學府。本校創立迄今屆滿70年,已發展成國內工業教育指標學府,人才輩出。歷屆畢業校友近5萬人,分佈海內外,無論在政府機構、學術界、公民營企業或成功創業,皆卓然有成,尤其培育出技術菁英多數投入產業...
廖輝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知寫作不能養家活口,所以,從台大中文系畢業之後,她成為一個傑出的廣告人,和文學的距離相當遙遠。從事傳播工作十餘年,曾任職於國華及國泰建業廣告公司,凱美、龍霖建設公司企劃部主任及經理,更創辦社區報《高雄一週》,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也曾主編《婦女世界》雜誌。直到1982年5月,廖輝英三十四歲那年,因為懷孕辭職在家,無意間看到了中國時報文學獎的徵文消息,在思索了兩天之後,她以父母和自己之間的愛恨情怨寫下「油麻菜仔」這篇小說。「油麻菜仔」獲得了時報文學獎的短篇小說首獎,也讓廖輝英就此走上文學之路,現專事寫作。她的《油麻菜籽》獲...
古羅馬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而發展起來的。古希臘在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建立的殖民城邦,把古希臘的社會政治制度、工藝技術、精神文化傳播到了義大利,因此羅馬在文化傳統上,成為了古希臘文化的繼承者。儘管古羅馬文化受外界影響深遠,但羅馬在長期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古羅馬文明從西元前六世紀末建立共和國開始,一直到西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期時間長達了一千年之久。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王政時代(羅馬建成~西元前五百零九年)這是羅馬從原始氏族社會走向過家的過渡時期。此時期的「王」事實上是部落首領,由選舉產生,傳統認為羅馬王政時代總共經歷了...
變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將佛經描述的故事,圖繪成畫,以便傳播佛法。變相曾流行於古印度及中國六朝、隋、唐之際。《五燈會元.卷一.弘忍大滿禪師》:「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及見題偈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