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4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冤冤相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報復,循環不已。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又誰知蒼天有眼,偏爭他來早來遲,到今日冤冤相報,解愁眉頓作歡眉。」《紅樓夢》第五回:「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過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固液混合物通過濾紙或網狀器具,把所含的固體分離出來。
客體關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係理論對兒童輔導工作者的啟示如下:自我的發展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歷經許多階段,從與母親的共生關係一直到分離與個體化的階段。嬰兒早期與客體關係的依附與分離經驗和品質,形塑自我的發展,包括:愛人、愛己,以及和他人產生連結的能力。至於因為錯誤的客體關係而形成的分裂與投射等防衛機制,則會妨礙健康的自我發展,進而可能造成如自戀、人格違常、邊緣性狀態與精神病等心理病態。兒童輔導工作者基於這樣的觀點,可了解兒童幼年與重要他人關係的品質如何,若是不佳,可以想見兒童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齋誌異」,19歲在陝西安康日報發表第一篇作品「評紅豆村人的詩」。由於對日抗戰,王鼎鈞少年時代就和家人分離,八年抗戰期間,他有四年多都在日本佔領區生活,打過遊擊;抗戰軍興,1942年去大後方投入李仙洲將軍所創辦之國立第二十二中學,輾轉安徽、河南、陝西各地。抗戰末期初中畢業即輟學從軍,隨國民政府軍隊經南京、上海、瀋陽、秦皇島、天津、青島,1949年到台灣。來台後考入張道藩所創辦的小說創作組,並受王夢鷗、趙友培、李辰冬諸先生調教,奠定寫作基礎,終身自學不息,力行不懈。1951年起,開始從事廣播劇、舞臺劇創作,並常在報紙專欄發表...
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離別、分離、闊別、分別、告別
天各一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分離後各居一地,相隔遙遠。《西遊記》第一一回:「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今則天各一方,風流雲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生離死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時的分離與死亡時的永別。《陳書.卷二六.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歷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紅樓夢》第一一九回:「獨有王夫人和寶釵娘兒兩個倒像生離死別的一般,那眼淚也不知從那裡來的,直流下來,幾乎失聲哭出。」也作「生別死離」、「生離死絕」、「死別生離」。
形單隻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剩韓愈與韓會留下的子嗣十二郎。韓愈與姪子十二郎年齡相近,感情很好,一直到韓愈十九歲前往京城時,兩人才分離。而分開後的十年間,他們只見了幾次面。正當韓愈思鄉情切,打算歸返與十二郎相聚時,卻傳來他的死訊。韓愈得知消息,悲痛萬分,於是寫下這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一字一淚,至今讀之仍是教人鼻酸。其中一段寫到兩人在世上的孤苦無依,文云:「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意思是說:我的三個兄長都不幸早逝,能繼承韓氏祖先的後代,在孫輩只有你一人,在子輩也只有我一人。兒孫兩代都各只有一個人,身影孤獨,無伴隨者。」後來「形單影隻」被用來形容孤單無伴。
離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離,不能相聚。唐.陸龜蒙〈別離〉詩:「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也作「別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