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事多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晁端禮,字次膺,北宋詞人,多婉約之作。〈安公子〉一詞所描述的是有情人不得相守的思念與怨懟。兩人正是情濃意重時,卻不得不分離,空留美好的回憶。所以說「從來好事多磨難」,似乎註定必須歷經重重的考驗,才能盼來重逢的一日。後來「好事多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男女之間佳期不順。後來語義擴大,泛喻事情進行不順,常遇挫折。
遇人不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 (3) 暵:音ㄏㄢˋ,晒乾、曝晒。 (4) 脩:音ㄒ|ㄡ,乾枯、枯萎。 (5) 仳離:分離。仳,音ㄆ|ˇ。 (6) 條:長。 (7) 嘯:音ㄒ|ㄠˋ,撮口吹出聲音、或發出高昂悠長的聲響。 (8) 淑:善良、美好。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書為中國書法的一種書寫字體,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大約起於漢代。草書初創時稱為「章草」,是將隸書簡省點畫,保存波勢,草率寫成,但字字分離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將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於是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南朝梁武帝,名蕭衍,博學能文,並擅長書法,曾作〈草書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峙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 天目山位於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離、離開。如:「告別」、「暫別」、「永別」、「臨別依依」、「久別重逢」。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仳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離。《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唐.白居易〈得景娶妻三年無子舅姑將出之訴云歸無所從〉:「承家不嗣,禮許仳離。去室無歸,義難棄背。」
勞燕分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夫妻、情人分離。語本《樂府詩集.卷六十八.雜曲歌辭八.東飛伯勞歌》。[例]他們兩人雖相戀三年,終因個性不合而勞燕分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3.分離。如:「離開」。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歌〉:「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
破鏡重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末年,北周丞相楊堅殺了靜帝自立為皇帝,建立隋朝。接著隋朝舉兵南下,攻打南朝陳。雖然國難當前,陳後主整天卻只知飲酒賦詩作樂,即使隋的大軍已經逼近首都建康,他仍沒有絲毫的警醒。太子舍人徐德言料定國家將亡,到時夫妻必在戰亂中分離,便對他的妻子樂昌公主說:「要是國家滅亡了,以妳的才藝容貌,一定會被俘虜,落入權貴人家。」為了希望將來兩人能再團圓,他把一面銅鏡分為兩半,一人保存一半,並約定每年的元宵節將破鏡拿到京城的市場去賣,當作兩人相見的信物。後來陳滅亡,兩人果然在戰亂中失散。徐德言照約定帶著半面銅鏡,在元宵節的時候到京城的市場叫賣。雖然他沒有見到樂昌公主,卻發現有一個僕役也在叫賣破銅鏡。徐德言款...
離鄉背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陛下看看遭囚被虜,由自信邪臣向此行踏。你也戀不得皇宮內苑,寵不得皓齒朱顏,虐不得萬邦黎庶。有分離鄉背井,向五國城忍寒受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離。《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漢使兩使者,一弔單于,一弔右賢王,欲以乖國。」《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鸞鳳久乖,圓在今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