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驅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被金軍、蒙古軍俘後,被逼從事勞役的漢人。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奴婢》:「今蒙古色目人之臧獲,男曰奴,女曰婢,總曰驅口。」《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咱爺娘得恁地無見識!將個妹妹嫁與一個事馬的驅口。」也作「驅丁」。
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惠公的無禮,他已請求天帝,將晉交付給秦國,將由秦國來祭祀他。因為有此夢,所以秦穆公引用來說明自己俘晉惠公是應了天命。晉國大臣一聽,三鞠躬並叩首說:「君王腳踩著后土,頭頂著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了您的話,我們敢請在下邊聽候您的吩咐。」從這段故事來看,可以知道「下風」一詞很早就具有「卑下」的意思。在《莊子.在宥》篇提到黃帝去見廣成子,「順下風膝行而進」,也是表示卑順的意思。後來由「下風」演變成「甘拜下風」的成語,表示自認不如對方,由衷佩服的意思。
不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臣不守臣道。如:「好好的一個國家,落得君不君、臣不臣的,哪有強盛的可能。」《論語.顏淵》:「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郭汜不臣,監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則駕被矣。」
活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俘虜。如:「善待從戰場上獲的活口,是發揮人道精神的表現。」也稱為「生口」。
自救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顧不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劉聰是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劉淵死後自立為帝。隔年攻陷洛陽,晉懷帝司馬熾,繼而殺之。後又攻陷長安,晉湣帝司馬鄴。當時晉朝大將軍趙固攻河東,揚言要活捉劉聰的兒子劉粲,以贖回晉湣帝。晉軍企圖偷渡洛水和汭水,襲擊劉粲的部隊,劉粲的部下王翼光發現後,馬上報告劉粲。但劉粲太過輕敵,認為趙固連堅守都忙不過來,哪裡還能渡河偷襲?沒想到當夜,晉軍就渡河襲敗了劉粲的軍隊。後來「自顧不暇」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身難保,沒有餘力再管別的事情。
翦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宮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女。唐.顧況〈宮詞〉詩:「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郭汜領兵入宮,盡搶宮嬪采女入營。」
赴湯跳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傅子》。 (2) 拜爵之賞:授予爵位作為賞賜。 (3) 財鹵:掠奪的財物。鹵,通「」,掠奪、強取。 (4) 蒙矢石:冒著箭矢和石頭的攻擊。蒙,冒。 (5) 湯:沸水。〔參考資料〕 《傅子》(據《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劉表》裴松之注引)初表謂嵩曰:「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曹公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對曰:「聖達節,次守節。嵩,守節者也。夫事君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以嵩觀之,曹公至明,必濟天下。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祐,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
探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傅子》。 (2) 拜爵之賞:授予爵位作為賞賜。 (3) 財鹵:掠奪的財物。鹵,通「」,掠奪、強取。 (4) 蒙矢石:冒著箭矢和石頭的攻擊。蒙,冒。 (5) 湯:沸水。〔參考資料〕 《傅子》(據《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劉表》裴松之注引)初表謂嵩曰:「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曹公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對曰:「聖達節,次守節。嵩,守節者也。夫事君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以嵩觀之,曹公至明,必濟天下。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祐,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
去草絕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