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群居和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諧相處。《荀子.榮辱》:「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後使慤祿多少厚薄之稱,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集苑集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的棲息在茂盛的樹木上,有的棲息在乾枯的樹枝上。語本《國語.晉語二》:「人皆集於苑,己獨集於枯。」比喻人各有志,所以趨捨不同,境遇榮辱亦有所差別。
萌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預兆。《晉書.卷五六.孫楚傳》:「此乃吉凶之萌兆,榮辱所由生也。」清.馬國翰〈春秋命歷序〉:「冥莖無形,濛鴻萌兆。」
持祿養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交權貴以保住祿位。《管子.明法》:「小臣持祿養交,不以官為事,故官失其能。」《荀子.臣道》:「不卹君之榮辱,不卹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相關休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後來「休戚相關」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的原文「為晉休戚,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間的關係密切,利害一致。
呥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咀嚼的樣子。《荀子.榮辱》:「亦呥呥而噍,鄉鄉而飽已矣。」
亂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敗壞的風俗。《荀子.榮辱》:「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亂世,得亂俗。」《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撥亂反正。」唐.顏師古.注:「撥去亂俗而還之於正道也。」
樂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樂平易、藹然可親。《荀子.榮辱》:「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元史.卷一五八.列傳.竇默列傳》:「默為人樂易,平居未嘗評品人物,與人居,溫然儒也。」
陶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毀謗誇誕。《荀子.榮辱》:「陶誕突盜,惕悍憍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