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量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量小,不能包容他人。《三國演義》第五七回:「孔明自是多情,乃公量窄,自取死耳。」
籌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謀略。《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晉書.卷五七.胡奮傳》:「奮性開朗,有籌略,少好武事。」
避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離亂世。《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顧諸葛步傳.諸葛》:「諸葛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三國演義》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因避亂隱居於此。」
晏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晚朝。《禮記.禮器》:「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明史.卷三○四.宦官傳一.劉傳》:「次日晏朝後,帝出永奏示內閣,降奉御。」
延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請賓客。《三國志.卷五二.吳書.諸葛傳》:「秋冬則射獵講武,春夏則延賓高會。」
英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氣風發的樣子。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苛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端嚴厲。《宋史.卷三三三.劉傳》:「然御下苛嚴,少縱舍,好面折人短,以故多致訾怨。」
投杼之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謠言眾多,就連最親信的人也會動搖堅定的信念。參見「投杼」條。《周書.卷三二.唐傳》:「孤知此人來二十許年,明其不以利干義。向若不令檢視,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
光復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通師範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五年,光復會成員徐縞摬、陶成章在浙江紹興創辦,由秋主持校務,後置國語、教育、倫理、圖畫、音樂等課程,特別重視軍事體育。當時培養不少革命人才,並且把這個學堂當作革命的掩護機關。一九○七年秋在此起義失敗,學堂被滿清政府查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