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20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之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吏列傳.溫舒》自溫舒等以惡為治,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乃使光祿大夫范昆、諸輔都尉及故九卿張德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斬首大部或至萬餘級,及以法誅通飲食,坐連諸郡,甚者數千人。數歲,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復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賤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價出售貨物。《漢書.卷七二.貢禹傳》:「貧民雖賜之田,猶賤賣以賈,窮則起為盜賊。何者?末利深而惑於錢也。」
背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說他是「五日京兆」,簡直是「背恩忘義」,傷風敗俗,罪無可逭。「背恩忘義」即是指背棄別人曾給予的恩惠,忘記道義。後來「忘恩負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斬刈殺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用兵器互相砍殺。宋.蘇軾〈教戰守策〉:「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
洗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從此不再從事某事。通常指盜賊等改邪歸正。《兒女英雄傳》第一一回:「小人從前原也作些小道兒上的買賣,後來洗手不幹,就在河工上充了一個夫頭。」
散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逃逸零散的兵士。[例]戰爭結束後,許多散兵礙於生活而淪為盜賊
盤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仔細地查問。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把守這窩弓峪隘口,盤詰奸細,緝捕盜賊。」《西遊記》第二九回:「滿城中百姓人家,也盤詰了無數,更無下落,怎知道是妖怪攝了去!」
堂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幫會、幫派。如:「他思索如何改革原有的組織架構,以整合各自為政的堂口勢力。」
2.公堂臺階前。《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出堂規》:「稟擢呈閱或緊急機密口稟,須挨次至堂口跪稟,毋得攙擠喧雜。」
無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力氣。《莊子.逍遙遊》:「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藏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匿、安身。如:「藏身之所」、「大家守望相助,盜賊自然無處藏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