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剿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滅盜匪。如:「梁山一帶屢傳打家劫舍事件,官府已決定派兵上山剿匪。」
響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盜賊
置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引起當地的恐慌,人民叫苦連天。孔子看不過這種行為,前去規勸他,說他既長得高大英俊,又聰明勇敢,淪為盜賊實在太可惜了,我願意幫你出使各地,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城池,尊你為諸侯,以成聖人之道。盜跖聽了不但不接受,還勃然大怒地說:「你這分明是在收買我,自己有了大城有何用處?堯舜湯武等古代君王擁有全天下,他們的子孫現在又在何處?柳下惠和孔子並非同時代,而盜跖也無法證實是否真有其人。本篇是寓言性質,莊子籍這篇故事表達自己崇尚自由無為的觀念。文中使用「無置錐之地」來形容堯舜湯武的子孫現在的處境,像連豎立一根錐子這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後來「立錐之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極微小的地方。
忘恩背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說他是「五日京兆」,簡直是「背恩忘義」,傷風敗俗,罪無可逭。「背恩忘義」即是指背棄別人曾給予的恩惠,忘記道義。後來「忘恩負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引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內線、眼線。《野叟曝言》第三六回:「若不是盜賊引線,就是撞鐘太歲,只嚴審他,便知端的。」
賊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盜賊的船。
奈如之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吏列傳.溫舒》自溫舒等以惡為治,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乃使光祿大夫范昆、諸輔都尉及故九卿張德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斬首大部或至萬餘級,及以法誅通飲食,坐連諸郡,甚者數千人。數歲,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復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秋豪無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微的東西都不敢動用,官民登記簿冊,查封府庫,日夜等待將軍早日到來。我所以派兵鎮守函谷關,是為了防止盜賊出入,和突發的事變。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麼敢造反呢!希望回去代為向將軍說明。」項羽聽到項伯的轉述,承諾好好對待劉邦。又《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亦載,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後,分析楚漢兩軍形勢,認為和項羽的殘暴不仁相較,劉邦進入關中後,軍紀嚴明,連秋毫般細微的事物都不敢傷害,並廢除秦國的苛法,只和百姓約法三章,所以秦民都希望劉邦成為秦王。後來「秋毫無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任何東西都不侵犯,絲毫都不取用。
八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國家施政的八大領域。具體內容不一:(1)《書經.洪範》稱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後世言八政,多指此而言。(2)《禮記.王制》稱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3)《逸周書.卷一.常訓解》稱夫妻、父子、兄弟、君臣。
山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山立寨或出入山林的盜賊。《南史.卷一九.謝靈運傳》:「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從者數百。臨海太守王誘驚駭,謂為山賊。」《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且說東吳各處山賊,盡皆平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