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6.13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身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以身試法」。見「以身試法」條。01.《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袁術》:「以為足下當勠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神作怪所帶來的災。《墨子.天志上》:「我欲福祿,而惡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枚乘〈上書諫吳王〉:「福生有基,生有胎。納其基,絕其胎,何自來?」指害發生的源始。《晉書.卷九二.文苑傳.曹毗傳》:「名為實賓,福萌胎,朝敷榮華,夕歸塵埃。」《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胎,是家裡的混世魔王。」也作「始」。
亂滔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害極為嚴重。《晉書.卷四.惠帝紀》:「朕以不德,纂承鴻緒,于茲十有五載。亂滔天,姦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圮絕。」
被災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災。漢.王充《論衡.命義》:「人命有長短,時有盛衰,衰則疾病,被災蒙之驗也。」
橫災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外的災。《聊齋志異.卷一一.青蛙神》:「此等金錢,不可自肥,恐有橫災飛。」也作「橫非災」。
蔽塞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蔽塞之一辭見於〔荀子‧解蔽篇〕,是指因心知障蔽導致災。蔽塞包括人心之蔽、人君之蔽、人臣之蔽以及學說之蔽。根據荀子學說,「道」是萬事萬物的總體全象,一般人往往拘泥一偏之見,不識大體,因而心中蔽塞。〔解蔽篇〕說:「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故為蔽:欲為蔽,惡為蔽;始為蔽,終為蔽;遠為蔽,近為蔽;博為蔽,淺為蔽;古為蔽,今為蔽。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心知蔽塞或出於私心偏好,或出於厭惡排斥;或者由於以為時間有開始有終結;或者由於以為空間距離有遠有近;或因個人知識過於駁雜,或者過於膚淺;或因泥古,或因騖新。總而言之,只要是拘泥偏執於萬物的差異,就會造成認知上的障蔽,使...
惡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稔,成熟。惡稔盈比喻作惡極多,已到末日。《周書.卷六.武帝紀下》:「偽齊違信背約,惡稔盈,是以親總六師,問罪汾、晉。」也作「惡貫滿盈」。
招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引災。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三折:「數遍到此,曾諫李王,李王不聽,只恐怕惹招殃。」也作「惹招災」。
生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起蕭牆」。見「起蕭牆」條。01.《封神演義》第三五回:「豈知生蕭牆,元旦災來,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02.明.沈鯨《雙珠記》第四四齣:「我爹爹被人誣陷呵,狐媚妄侵,鵰喙交攻,驀地生蕭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