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林的末梢。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詩:「連袂度危橋,迴出林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方欲縱步玩賞,忽聞清磬一聲,響于林杪。」也作「林表」。
石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造的橋。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楢溪之紆。」
熲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耀、明亮的樣子。《楚辭.王逸.九思.哀歲》:「神光兮熲熲,鬼火兮。」
溶溶蕩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波蕩漾的樣子。《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只見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蕩蕩,曲折紆。」
分茅胙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天子分封諸侯,用白茅包些土給他,表示分封土地。參見「裂土分茅」條。明.汪錂《春蕪記》第九齣:「分茅胙土,賴周天子寵綏,右拂左,憑項莊王餘烈。」
盤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迴旋曲折的樣子。唐.李白〈蜀道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巖巒。」
不存不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辦法,支持不住。《董西廂》卷七:「巾袖與枕頭兒都是淚痕,一夜家無眠白日盹。不存不濟,香肌瘦損,教俺方寸。」《孤本元明雜劇.智降秦叔寶.第三折》:「若不是自顯雄威,這其間士卒每,不存不濟。」
改過從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過自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時,有一個名醫叫淳于意,他被人誣告,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審判。淳于意的女兒緹一路跟著父親的囚車來到長安。到了長安,緹上書給文帝,內容敘述她父親是個廉明正直的人,如今被判有罪,將被處刑。人死不能復生,若被處了「肉刑」,斬掉的肢體肌膚,就再也接不回去了。將來想要改過,卻永遠帶著傷口而無法重新作人。緹希望能代父贖罪,讓父親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被緹的孝心深深感動,就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典源又見《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內容則是敘述漢文帝時,對吳王濞的種種惡行不忍處罰,但吳王濞並未因此改正過失,重新作人,所以鼂錯建議景帝應該削減吳王的勢力,以免造...
辮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編髮為辮。《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西戎.吐谷渾》:「婦人以金花為首飾,辮髮後,綴以珠貝。」
淳于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漢臨淄人,生卒年不詳。仕齊為太倉長,世稱為「太倉公」或「倉公」。精通醫術,神於治病,並能論斷死生。文帝時,因故獲罪,當處肉刑,其女緹上書,願以身入官為婢,代父贖罪,文帝悲其孝心,因廢肉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