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09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豔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粉。軀體除腹部腹面白色外呈黑褐色。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外側有白色點列及條紋,翅內側有泛藍灰色白斑,中室端有一白色斑點; 雄後翅沿內緣有一片黃色紋。翅腹面底色黑褐色,翅面布滿黃色斑紋,翅基有鮮明的紅斑。
緣點白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粉。軀體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翅底色白色,前翅翅頂及翅基有黑褐色紋; M3 及 CuA2室各有一黑褐色斑點。後翅翅基有黑褐色紋,前緣中央有一黑褐色斑點,沿外緣有一排黑褐色斑點。翅腹面黃白色,前翅也有兩枚黑褐色斑點。
墨子黃斑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弄。軀體背側黑褐色,被橙黃色鱗;腹側橙黃色。前翅翅頂尖;後翅半圓形。翅背面底色暗褐色。前翅中央有一黃色斑帶,R3至R5室有黃色小斑帶,兩者通常分離;中室至前緣有條形黃色紋。後翅中央有一黃色斑帶,其內翅脈黑褐色;Sc+R1及Rs室內有一黃色小斑點。腹面底色橙黃色。雄於前翅背面1A+2A脈有一黑色、具天鵝絨光澤之細條形性標。緣毛橙黃色及褐色。
淡色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粉。軀體黃色,背面有黑褐色紋。後翅後緣圓弧狀。雄翅背面為明亮的淺黃色,於前翅翅頂至外緣有黑褐色紋,此黑褐色紋常於M3及CuA1室形成向外的凹陷,沿前緣常有黑褐色條紋。後翅外緣有黑褐色紋。翅腹面底色淺黃色。前、後翅中室端有一黑褐色鐫空短條。前翅翅頂內側有一褐色斑; 中室內有一黑褐色細紋。後翅基部附近有三枚黑褐色鐫空斑點,外半部有黑褐色紋排成波浪狀。前翅腹面於中室後緣之CuA脈上有一白色線形性標。雌無性標,斑紋與雄相似,但色彩更淺。
紅斑脈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蛺。口吻橙色。軀體背側黑褐色,腹面有白色斑點、條紋。前翅三角形,外緣中央內凹。後翅扇形,外緣波狀,後翅外緣後段內凹。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有許多淡青色條紋及斑點。後翅外側有一列紅色斑紋。翅腹面斑紋與背面似。緣毛黑褐色。
月斑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約5-7列。體被中大型鱗片;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XIII,軟條24-26;臀鰭硬棘III,軟條18-20。體黃色至黃褐色;體側於胸鰭上方至背鰭第V硬棘基部具有一條斜的黑色帶,腹鰭前方至背部後方有黑點形成6-10列斜點帶紋;頭部黑色眼帶略寬於眼徑,但僅向下延伸至鰓蓋緣,眼帶後方另具一寬白帶。幼魚尾柄及背鰭軟條部各具一黑點,且尾鰭近基部有黑線紋,隨著成長,背鰭軟條部的黑點及尾鰭近基部的黑線紋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
蜂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獨幕芭蕾舞劇。由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於1924年1月6日,在蒙地卡羅(Monte Carlo)首演。尼金斯卡(Nijinska)擔任編舞;浦朗克(Poulenc)作曲;勞倫絲(Laurencin)舞台設計。舞者包括尼金斯卡、南區諾娃(Nemtchinova)、徹妮區娃(Tcherincheva)、索柯洛娃(Sokolova)、維查克(Vilzak)、瓦吉可夫斯基(Woizikovsky)、吉維瑞夫(Zverev)……等。整齣作品略帶爵士風格,主要敘述20年代法國南部一個舞會中,年輕人互相炫耀、男女間曖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小波紋蛇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波紋蛇目 Ypthima baldus zodina Fruhstorfer, 1911 Ypthima baldus zodina Fruhstorfer, 1911小波紋蛇目,又名小波眼、瞿眼、擬六目、鏈紋眼。 在台灣的波眼中小波紋蛇目是比較小的種類,在後翅腹面上具三群眼斑是本種識別的特徵之一,只有大藏波紋蛇目(Y. okurai Okano)在體型大小與斑紋上與其相似,但是後者後翅腹面底色較為明亮,白色波紋較明顯,此外,大藏波紋蛇目的分布較狹隘且數量遠較本種少。卵為淡青綠色,呈球形,上有類似柑橘皮的淺刻紋。幼蟲頭 部灰褐色,長有一對短突起;體色枯黃色,體背中央線顏色...
白裙黃斑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裙黃斑蛺 Sephisa daimio Matsumura, 1910 Sephisa daimio Matsumura, 1910 白裙黃斑蛺,又稱台灣黃胡麻斑蛺、高砂黃斑蛺、臺灣黃斑蛺、台灣繚斑蛺、台灣帥蛺、台灣燦蛺。 台灣特有種,中型種,雄前翅長約36mm,雌約40mm。雌後翅背面基部至中室呈白色,與雄成橙色不同,故可以此特徵辨別此種性別。 成活動月份為五月至十一月,分布於丘陵地至中海拔山區。 幼蟲主要取食殼斗科之青剛櫟(Cyclobalanopsis glance)、狹葉櫟(C. stenophylla)。成飛行迅速,嗜食濕地上的水分。
夸父璀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灰。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褐色。前翅前、外緣呈弧形。後翅CuA2脈末端有尾突。雄翅背面淺藍色,有金屬光澤,前翅外緣有黑邊,後翅前、外緣有黑邊。雌除沿後翅外緣有少許青白色鱗以外無紋。腹面底色白色。前、後翅中央有一褐色帶,於後翅成V字形。前翅中室端有褐色短條。前、後翅沿外緣有褐色紋列,其內側有同色帶紋。臀區有黑色與橙色小紋,CuA1室有黑斑與橙色環形成之眼狀斑。緣毛主要白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