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31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混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罵人無恥,不明事理。《儒林外史》第三二回:「縣裡人都說他是個混帳官,不肯借房子給他住。」《紅樓夢》第一二回:「道士混帳,如何嚇我!」也作「混賬」、「渾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木筏。《集韻.平聲.麻韻》:「楂,水中浮木。」唐.貫休〈寄李道士〉詩:「長嘯仙鐘外,眠楂海月邊。」
奔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急行,快速地跑。《後漢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史弼》:「及下廷尉詔獄,平原吏人奔走詣闕訟之。」《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俄頃,月明輝室,光鑑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
仙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敬稱女性道士。明.高濂《玉簪記》第一四齣:「小生潘必正,下第羞歸,暫投女真觀中安息,偶見仙姑修容,光彩豔麗奪人。」
嘔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小兒學語聲。唐.白居易〈念金鑾子〉詩二首之一:「況念夭札時,嘔啞初學語。」(2)形容管樂聲。唐.杜牧〈阿房宮賦〉:「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3)形容鳥鳴聲。宋.歐陽修〈贈無為軍李道士〉詩二首之二:「李師一彈鳳皇聲,空山百鳥停嘔啞。」(4)形容車輪滾動聲。唐.曹鄴〈四怨〉詩之四:「手推嘔啞車,朝朝暮暮耕。」(5)形容船櫓聲。唐.胡宿〈趙宗道歸輦下〉詩:「江浦嘔啞風送櫓,河橋勃翠柳垂堤。」宋.陸游〈鷓鴣天.嬾向青門學種瓜〉詞:「歌縹緲,艣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也作「嘔軋」。
蜿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盤屈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虯龍騰驤以蜿蟺,頷若動而躨跜。」唐.韓愈〈送廖道士序〉:「必蜿蟺扶輿,磅礴而鬱積。」
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生、門徒。也用為學生、門徒的自稱。如:「弟子不敏,願奉師訓。」《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2.為人弟與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窮弟子快走開去!讓我們。」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3.稱佛教、道教的徒眾。亦作為徒眾、信徒的自稱。《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皇甫嵩》:「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西遊記》第三六回:「弟子乃東土大駕下差來,上西天拜活佛求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4.弟弟的兒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鄧攸始避難,于道中棄己子,全弟子。」
5.古時稱戲劇、歌舞藝人。唐.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宋、元時用以稱妓女。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但來兩三遭,不問那廝要錢,他便道:『這弟子敲鏝兒哩!』」《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菴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
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道士。《莊子.天下》:「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孫真人,擺著筵席請人,卻教座下老虎去請。」
魏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徵(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敗後,魏徵隨其入關降唐,但久不見用。次年,魏徵自請安撫河北,詔准後,乘驛馳至黎陽(今河南浚縣),勸崳李密的黎陽守將徐世勣歸降唐朝。不久,竇建德攻佔黎陽,魏徵被俘。竇建德失敗後,魏徵又回到長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衝...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片死沈的局面: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音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自注:“過鎮江,……道士乞撰青詞。”)這裏他所希望的“不拘一格”的“人材”,當然包括他所說的“才士”、“才民”,以及他在《尊隱》中所歌頌的“橫天地之隱”,亦即現實的歷史家或政論家、社會批評家。由此可見,龔自珍詩的藝術方法,基本上是浪漫主義的。他揭露矛盾,否定現實,而又熱情地幻想或希望變革現實。“莊騷兩靈鬼,盤踞肝腸深”;“六藝但許莊騷鄰,芳香惻悱懷義仁”:《莊子》、《離騷》對他有很大影響,是他的浪漫主義的主要源頭。他“最錄李白集”,認為“莊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