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90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的政治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古以來,所有專治的政體,都會善用教育的此項功能,因為唯有透過教育的媒介,對於專制政體的認同才會是最固,最強烈的,並且只須對新一代孩子實施高壓教育,只要一段時間,便能成功,如同當年日本的皇民化運動,還有對於台灣孩童的教育,發展至今,還有些受過日本教育的人們,心繫著日本帝國,教育的政治力量,如此可見一般 政治功能 教育可塑造國民的政治意識形態國家要能夠永續維持其影響力,政治權力,就是需要利用教育的功能,促使人民打從心底建立起國家意識,認為自己屬於這個國家,認為國家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自己更是國家的一部分,像是愛國精神一般...
城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城牆與護城河,都是保護城邑的設施。《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金城湯池,謂城池之固。」《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攻打他的城池,不是五百人做得來的。」
口出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採用晁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固,諸王毫無實力。在位十六年崩。 (3) 屬:音ㄓㄨˇ,同「囑」,託付。 (4) 百歲後:比喻死後。 (5) 視:對待、看待。 (6)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7) 嗛:音ㄒ|ㄢˊ,懷恨。〔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也。……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
漢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平、彭越等人才原來都是項羽的手下,後來都為劉邦所用。劉邦不但靠這一點成功打天下,也靠這一點成功地固了江山,留給後代以豐厚的遺產。劉邦時代為中國歷史巨變的標誌是,首開了布衣將相之局。夏、商、周三代的王室和諸侯都是世襲的,各國官僚也以世襲貴族為主,戰國以後不斷有平民出身的大臣湧現,但像西漢立國時那樣,君臣將相均為平民出身則是前所未有的,而以前延續了數千年的世襲貴族則終於灰飛煙滅,不知所蹤矣。劉邦在打天下和治天下的正確決策均出自於謀臣,但劉邦是這些決策的最後核定者。最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王朝的開 國之 君,加上上述的諸多“...
霿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氣寒冷時,水蒸氣凝聚在物體或地面上所形成的白色粒狀冰晶。宋.曾〈霿淞〉詩:「園初日靜無風,霿淞花開處處同。」也作「雺淞」、「霿凇」、「霧淞」。
職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務、職位。《左傳.成公二年》:「而伯實來,未有職司於王室。」《文選.潘岳.在懷縣作詩二首之二》:「祇奉社稷守,恪居處職司。」也作「職掌」。
功墮垂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混亂的局面。於是晉軍乘機渡河攻擊,前秦軍隊紛紛潰散,終被晉軍打敗。此時謝玄想要乘勝前進,平定西邊的、洛以及北方的幽、燕等地,然而朝中大臣嫉妒他的功績,以征戰太久為理由,下令他班師回朝,鎮守淮陰。就在回程的時候,謝玄身染疾病,一直不見好轉,數年後病故時,才四十六歲。所以後人感嘆,老天給他的年歲太短暫了,就在北伐即將成功之際,卻因朝廷阻擾而失敗了。後來〈謝安列傳〉的原文「功敗垂成」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指事情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
辛亥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段祺瑞率軍南下,隨即攻佔漢口和漢陽。可是,袁軍到此之後就不再前進,開始與革命軍談和。袁世凱意圖藉此固自己的勢力,因為清朝一旦復興,他可能又會重蹈覆轍,被迫致仕。革命軍也略知袁世凱的企圖,因而面臨繼續戰鬥或利用袁世凱以保護民主共和的兩難式抉擇。最後,革命黨人選擇了最後一條路。可是如果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他是否能維護民主共和,不能無疑。因此為免袁世凱任大總統後專制獨裁,必須先制定約束大總統的臨時約法。臨時約法制定後,孫中山即和袁世凱簽約,表示袁世凱若遵從臨時約法,定都南京,並在南京就職,則願意宣統皇帝退位後即將大總統職位...
撼樹蚍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其詩高妙清逸,世稱「詩仙」。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河南縣人。唐代詩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 (3) 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種大蟻。 (4) 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參考資料〕 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引)我見頑鈍人,燈心柱須彌。蟻子齧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
清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瘦弱。宋.蘇軾〈次韻王顏復同泛舟〉:「沈郎清瘦不勝衣,邊老便便帶十圍。」《花月痕》第九回:「怎麼這幾日不見,更清瘦了,不是有病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