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76.26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所主導的反共圍堵陣線必須在東亞建立更固的防線,台灣的戰略地位在美國的心目中提升。所以,韓戰一爆發,美國立刻主動對台灣提供衣食物資,以協助台灣因局勢演變而增加的經濟負擔。翌年,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開始對台灣提供各種經濟援助。直到1965年6月美國終止對台援助為止 經過15年間總共提供台灣近15億美元的援助,平均每年約1億美元。具體而言,美元到達金額約佔1951年到1960年台灣進口金額的40%,佔同一期間台灣投資毛額的38%,也佔...
秦始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死於巡遊途中。
流汗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流浹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西漢初年,由於惠帝才智平庸,朝政由呂太后把持,並分封其家族兄弟為王。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帶兵誅殺呂氏諸王,剷除呂氏的勢力,並迎高祖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後,右丞相陳平認為周勃平定呂氏之亂,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要大得多,於是自願將右丞相的位子讓出。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周勃成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陳平則降為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問周勃說:「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對這些事情並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問:「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
范仲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年,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他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以防禦西夏侵擾固了西北邊防,聲望大增。在此後他又任職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後病死於徐州。卒贈兵部尚書,謚文正。范仲淹在文學上的成就也為後人所景仰,范仲淹反對西崑派與駢體文,主作用質樸的、有實際社會內容的作品來矯正文弊。他的詩作、詞作、散文都相當出色,知名作品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和詩《江上漁者》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倭五王後,5世紀後半到6世紀前半,大和王權出現混亂局面。但出身北陸・近江的旁系王族繼体天皇即位以後,固了大和王權對列島的統治,確立了天皇統治體制。繼體天皇時期,北九州發生磐井之亂,大和王權與北九州磐井豪族磐井關係如何並不清楚。またこの時代には、朝鮮半島諸国の国際関係への介入は大きく後退した。こうした内向政な時期を経て、ヤマト王権による日本列島支配体制はさらに強化されていった。同時期にオホーツク海沿岸地域では、オホーツク文化が成立し、およそ13世紀まで続いた。此時期與朝鮮半島諸國的關係大為後退,轉向注重列島內部統治,大和...
潑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語應源自《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據載,漢靈帝死後,劉辯即位,舅父何進為輔政大臣。何進為固自己的地位,與袁紹密謀想殺盡朝中宦官,其弟何苗勸他:「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意思是說:「你做的決定就像潑出去的水,是不可能再收回的,因此你要深思熟慮啊!」後來何進果然失敗,反被宦官用計殺害。在此,「覆水不可收」指的是既定的事就難以改變,語義不同於前兩個故事中的「覆水難收」。
長期記憶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類別3 提取和編碼方式4 遺忘的原因5 形成長期記憶的方法 定義長期記憶是能夠保持幾天到幾年的記憶。它與工作記憶以及短期記憶不同,後二者只保持幾秒到幾小時。生物學上來講,短期記憶是神經連接的暫時性強化,生理上的結構是反響回路(reverberatory circuit),而通過固後、可變為長期記憶。 類別根據Tulving的多重記憶系統理論,長期記憶分為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外顯記憶又可以分為程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陳述性記憶包括語義記憶和情景記憶。程式性記憶:關於如何做一件事情的記憶。陳述性記憶:關於一...
擁兵自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軍隊以固自己的勢力。《北齊書.卷二.神武帝紀下》:「又聞神武疾,遂擁兵自固。」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倭五王後,5世紀後半到6世紀前半,大和王權出現混亂局面。但出身北陸・近江的旁系王族繼体天皇即位以後,固了大和王權對列島的統治,確立了天皇統治體制。繼體天皇時期,北九州發生磐井之亂,大和王權與北九州磐井豪族磐井關係如何並不清楚。またこの時代には、朝鮮半島諸国の国際関係への介入は大きく後退した。こうした内向政な時期を経て、ヤマト王権による日本列島支配体制はさらに強化されていった。同時期にオホーツク海沿岸地域では、オホーツク文化が成立し、およそ13世紀まで続いた。此時期與朝鮮半島諸國的關係大為後退,轉向注重列島內部統治,大和...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者為大祭司政教合一的特色仍然存在。此說對帝王的吸引力是只要人民安居樂業,四時風調雨順,其政權便相當固了。對儒者而言天人感應說最美妙之處是將人事時地皆聯繫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一個政權如何得到天命?其帝王必能上事天下養民。而事天不僅僅只是要注意依時祭祀,這依時祭祀所得來的風調雨順是養民最基本的條件。董仲舒繼承孟子的說法將民心與天命結合在一起。得民心者得天命,失民心者失天命。可以說民心是天命形於下的一面,而天命是人心形於上的表現。但無論是天命或是民心,其轉變都不是突然的,而是有徵兆的。民心不平的徵兆是天災。。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