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49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絆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時,腳因受阻礙而傾跌。元.關漢卿《望亭》第一折:「這行程則宜疾不宜晚,休想我著那別人絆翻,不用追求相趁趕。」
梅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在西省寧都縣東北。因多梅樹,故稱為「梅嶺」。也稱為「修嶺」。(2)大庾嶺的別名。參見「大庾嶺」條。因多梅,故又名梅嶺。(3)在西省新建縣西的西山。相傳為漢梅福修道之處,上有梅仙壇。(4)在西省蓮花縣。(5)在福建省閩侯縣北。(6)在福建省崇安縣東南。(7)在福建省詔安縣東南的海濱。(8)在浙省壽昌縣西南。也稱為「梅峰」。
撲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東西落水的聲音。《水滸傳》第三八回:「兩個好漢,撲桶地都翻筋斗撞下裡去。」也作「撲通」。
洞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仙人。唐.宋之問〈下桂龍目灘〉詩:「巨石潛山怪,深篁隱洞仙。」也作「洞僊」。
放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湖上的黑話。盜賊出外搶劫偷盜,稱為「放線」。《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我想你庶民之家,那得許多東西,卻原來放線做賊!你實說這玉帶甚人偷來的?」
傅抱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4~1965)西新喻人,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曾任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教授,善畫山水人物,山水畫皴法綜合亂柴皴、披麻皴、鬼面皴、荷葉皴等皴法,人稱「抱石皴」。人物畫多取材於古典詩詞。能從中國繪畫的傳統思想及技法中求新,畫史畫論亦具權威。著有《石濤上人年譜》、《中國美術史年表》、《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中國繪畫理論》等。
飛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快的划槳。比喻舟行快速。《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分付畢,即與雲長乘小舟,并從者二十餘人,飛棹赴東。」
天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在浙省紹興市新昌縣和嵊州市之間。東接天台山華頂峰,西連沃洲山,最高峰為撥雲尖。
碧螺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綠茶。色澤青翠,香味濃郁。原產於蘇省洞庭東山的碧螺峰上,因其葉遇熱會散發異香,故當地土人稱為「嚇殺人香」。清康熙年間,聖祖遊幸太湖,撫臣宋犖曾以此茶進,帝因其名不雅馴,遂改稱為「碧螺春」。也稱為「碧蘿春」。
崑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浙一帶的劇種。參見「崑腔」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