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8.9661 ms
共 13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梅花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演出時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樂器,以單人說唱方式演講故事內容。約起源於清光緒、同治年間。音調柔緩,且多取材西廂記、紅樓夢等章回小說,與京韻大鼓相較之下顯得幽怨委婉。也稱為「梅花調」。
|
波爾卡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波爾卡為英語polka的音譯。起源於波希米亞民間,通常由二人同舞,配以二拍節奏的舞曲,快速活潑。也譯作「波加舞」。
|
梵王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金瓶梅》第五七回:「幸而有道長老之虔誠,不忍見梵王宮之費敗。」也稱為「梵宮」、「梵家」、「梵王家」。
|
賭身發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自己的生命作賭誓。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他母親又說他犯舌,寶玉之打是他治的,早已急的亂跳,賭身發誓的分辨。」亦作「賭身立誓」。資料來源:教育部重編辭典
|
藤球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球類運動。舊名踢網籃球,於西元一九九○年被納入亞運正式項目。可分為民俗體育及正式比賽兩種:前者有如踢毽子,後者之場地及進行方式與排球相似,因此又名「腳踢的排球」。球場中央架網,兩邊各設一發球圈,球由單層藤條編成。比賽時兩隊各三位球員,以腳踢球過網至對方場地,使球不落地者為勝。比賽通常採三戰兩勝制,每局二十一分。如:「據說藤球運動源於十五世紀蘇丹國統治的麻六甲一帶,而今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
|
摘山煮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摘,開發。摘山煮海指開山煉銅,煮海為鹽。比喻開闢資源。《宋史.卷二五七.李繼和傳》:「以朝廷雄富,猶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則或闕軍須。」宋.秦觀〈國論〉:「至於摘山煮海,冶鑄之事,他日吏緣以為姦者,臨遣信臣,更定其法。」
|
偷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澆薄、不敦厚。《後漢書.卷三一.廉范傳》:「建初中,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元.蒲道源〈閑居紀事〉詩二首之二:「後世雖偷薄,十中五猶遵。如何至今日,彞典俱湮淪。」
|
灕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出廣西興安縣陽關山,與湘水同源,至興安縣北乃分為二流,灕水西南流至桂林為桂江。又南流與潯江合,東流為西江。也稱為「灕水」。
|
天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廷的法令。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臣實儒品,謬掌天憲。」唐.曹鄴〈續幽憤〉詩:「惟公執天憲,身是臺中傑。」
|
碑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文選.謝靈運.入華子崗麻源第三谷詩》:「圖牒復摩滅,碑版誰聞傳。」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