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儲精蓄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養精蓄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養精蓄銳」原或作「儲精蓄銳」,指儲存精神,積蓄力量。見於唐符載的〈上巳日陪劉尚書宴集北池序〉。這篇序是寫作者在三月上旬時,和劉尚書等人,一起到北池遊覽的情形。西蜀古稱天府之國,江山壯闊,北池位於西蜀近郊。他們一行人來到北池邊,登船遊覽北池的風景。船上有戲曲表演,水中有豐富的生物,兩岸風景壯麗,令人目不暇給。符載看著絢麗的景色有點累了,就獨自將船划到空曠的水邊休息,保養精神,準備再次欣賞北池的美景。後來「養精蓄銳」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保養精神,積蓄力量。出現「養精蓄銳」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大軍方北征而回,未可復動。且待半年...
腳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或電影的底稿。《紅樓夢》第二三回:「想畢,便走去到書坊內,把那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腳本買了許多來。」
南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南曲演唱的戲曲
走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唱戲不合節拍。因中國戲曲稱節拍為板眼,故稱不合節拍為「走板」。如:「荒腔走板」。後比喻說話偏離主題。也作「走板眼」。
游湖借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白蛇傳》中的一折。敘錢塘人許仙清明掃墓,經西湖遇雨,與白蛇、青蛇化身的少女相遇。許仙與白同船,互生愛慕之意。後許仙借傘與白,訂期往返的故事。
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1)中式大鼓,木製鼓框,中部略寬,成桶型。兩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徑約一百公分,兩面皆可擊打。演奏時,懸在木製的三腳架上,用於戲曲、歌舞或獨奏。(2)西式大鼓,構造和小鼓一樣,體積較大,無響弦裝置,直徑約四十公分。鼓槌以氈毛、毛片、布或皮革包紮而成。演奏時,掛在胸前,或放於鼓架上。原只用於軍樂中,後來才用於管弦樂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戲曲中扮演小孩的角色。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倈云:『奶奶知道你和姐姐去花園裡去,如今要打。』」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正末扮李德昌同旦、倈上云:『自家李德昌是也。』」
藝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藝旦,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她們是種娼妓,賺的是皮肉錢,但是其實藝旦是種以聲事人的行當:從小就得學習詩文戲曲,陪伴客人作對唱酬,完全以技藝與應酬手段取勝。藝旦不是每個女孩都可以做的,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消費得起的,如果要成為大色藝妲的入幕之賓,還得多給她捧場,次數多了、交情深了,她才會委身與你。直至藝旦日漸沒落後,賣身的事例才不時有聞。臺灣藝旦主要始於清同治年間到臺灣光復為止,主要聚集之處為今之臺北大稻埕與臺南,大稻埕藝旦的全盛時期約為大正九年(一九二○年),當時藝旦約有三百多人,到了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只剩八十多位。由於彼...
喚雨呼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烏鳥嬉春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烏鳥彷彿有將風雨召喚來去的神通本領。「呼風喚雨」要具法力,所以在戲曲小說中常用來描述法術高明,後來「呼風喚雨」也被用來比喻人神通廣大、影響力深遠。
花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之一。多飾活潑或輕浮的女子,扮相豔麗,表情生動,偏重作工與說白。如平劇《拾玉鐲》的孫玉姣、《烏龍院》的閻惜姣等。元雜劇稱花旦為「搽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