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天氣乾旱,田野一片焦。」
一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堆槁的骨頭。指人死亡已久。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紹興十六、七年,李莊簡公在藤州以書寄先君。有曰:『某人汲汲求少艾,求而得之,自謂得計,今成一聚骨。』」
緣斑葉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2-25mm,體型壯碩;雄蟲觸角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部、體軀與雙翅褐色;前翅狹長,前緣微向外彎、暗褐色,外緣明顯向外彎,內緣不到前緣之1/3長度,翅身中段近前緣具有一暗色小點斑,亞外緣近頂角具有三到四個暗色點斑;後翅略呈長橢圓形,頂角稍彎折,翅身近前中段與前緣處具有一明顯黃色斑塊。外觀略似鋸緣葉蛾(Gastropacha horishana),然該種翅外援為鋸齒狀且後翅無黃色斑塊而易於辨識。
竹黃斜帶葉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6-30mm,體型壯碩;雄蟲觸角長雙櫛齒狀,雌蟲者短雙櫛齒狀;頭部與體軀橘褐色;前翅圓寬,前緣向外彎,外緣與內緣呈連續無明顯彎折之弧形,底色橘褐色,中段具有一近似三角形的淡白色斑塊,由前緣近亞頂區具有一斜向內緣中段延伸之暗色細線紋,此線後半段呈波曲狀,線紋外側至外緣呈灰黃褐色;後翅卵形無明顯紋路。外觀近似斜帶葉蛾(Euthrix tamahonis),然該種之前翅斜紋為完整弧形線段而非近內緣半段呈波曲狀。
雙角小黑葉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彩斑翠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9-21mm;雄蟲觸角雙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頂部白色,胸部與腹部主色淡綠色參些許黃色調,肩片、胸部與腹部中段具有白色點斑,腹部兩側一具有白色斑;前翅寬,前緣平滑向外微彎,頂角直角狀,外緣些微向外彎,前中線與後中線白色,前者波曲狀、後者鋸齒狀而於近內緣1/3段轉折最明顯,後中線兩側參黃色暈,近前緣段另有暗色暈,此外翅身於基側、中段、亞外緣段與外緣段皆布有白色斑,後兩者呈橫向斑列;後翅斑紋略似前翅者。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葉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此病害會引起根部腐爛,葉片轉黃易落,最後全株死,是農作物主要的病害之一。
黃帶葉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帶葉蝶 Yoma sabina podium Tsukada, 1985 Yoma sabina podium Tsukada, 1985 黃帶葉蝶,又稱黃縱帶蛺蝶、瑤蛺蝶、黃帶隱蛺蝶。 中型蝶種,雄蝶前翅長約40mm,雌蝶約43mm。翅背面底色黑褐色,中央有黃色縱帶,為本種特徵,腹面底色黃褐色,中央亦有淺色縱帶,雌雄蝶斑紋相近,但雌蝶背面黃色縱帶較寬,且翅形較大。 成蟲幾乎全年可見,但數量不算多,主要發生期為春季及秋季,分布於台灣南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除了台灣,中國東南、東南亞各國及澳洲北部亦有其族群的分布。 幼蟲主要取食爵床科之賽山藍(Blechum pyramidatum)。成蟲飛...
彌新葉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彌新葉蛾為台灣特有種,成蟲出現時間約在每年11月~1月間。其雌雄蛾體型差異大,雌雄觸角皆為黑色,雄蛾體軀密佈黑褐色毛,雌蛾則密佈紅褐色毛。雄蛾前翅褐色,翅基部黑褐色,具有灰白色及暗黃色花紋,中室處有一暗黃色圓形斑點。雌蛾前翅顏色較雄蛾淡,為紅褐色,具灰白色花紋,中室有一灰白色圓形斑點。本種由王效岳先生與范義彬先生於1995年發表為新種,正模標本(Holotype)收藏於台灣省林業試驗所標本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