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弘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濤,又名廣侯,別號息霜,法名演音。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擅長於書畫、篆刻。曾留學日本,學習西畫和音樂,留日時名岸,號叔同。回國後在天津、浙江、南京等地學校任教。主編過《音樂小雜誌》、《文美雜誌》,兼樂曲創作。民國七年在杭州從虎跑寺了悟和尚出家,隔年於靈隱寺受具足戒。自此一改過去浪漫的生活,清苦自持,不收徒、不建寺,以弘揚《南山律》為畢生之志,創設南山律學院。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道祖略譜》等及《演講集》行世。
勃朗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Charlotte Bronte,西元1816~1855)英國女小說家夏洛蒂.勃朗特。其浪漫主義色彩結合諷刺現實主義的風格幾乎影響了整個十九世紀的女小說家寫作。著有《簡愛》、《教授》、《維列特》、《雪莉》等風格獨特的小說。(2)(Emily JaneBronte,西元1818~1848),英國女詩人兼小說家愛米麗.勃朗特,為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著有《咆哮山莊》、《女囚》、《老禁欲者》等作品。
簡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英國女作家夏綠蒂.白朗特(Charlotte Bronte)著,西元一八四七年出版。以北英格蘭為背景,描述孤女簡愛一生與命運搏鬥的故事。女主角即作者的化身,純潔、勇敢而愛好真理,反對當時社會的虛偽和古板。此書出版時正當浪漫主義的全盛時期,因此它如一股逆流,在當時引起相當大的震撼與轟動。
摩羅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文藝思想。摩羅是梵文māra的音譯,就是惡魔的意思。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反壓迫、專制的人物,積極爭取自由、真理,這些人在當時的環境下被視為惡魔。此一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對五四新文學產生了影響。
悲愴交響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俄國浪漫派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最後的一部作品。完成於西元一八九三年,表現出十九世紀末俄國絕望的悲愴感,是其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
國民樂派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浪漫派音樂的一部分,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歐洲。此派音樂家重視民族傳統,以民歌、民間舞曲、民間故事為題材,創作新穎的曲調、和聲及特殊節奏。
夠情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浪漫、溫馨的氣氛,令人感到滿足。如:「這咖啡屋的擺設真夠情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