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78.9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兩點間距離與實地相應兩點間距離之比,通常可用攝影機焦距與物距之比求得。航攝像則可用焦距與航高之比求得,計算公式如下:s=上述航高應從地面起算,惟地面各處常起伏不平,亦即各地點航高常不一致,導致同一張像上各處比例尺不一致。一般採用平均地面為起算面,求出像平均比例尺即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燕麥或大麥製成的快熟食品,方便烹煮及沖泡。
矽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矽質岩 矽質岩主要由各種砂岩與燧石層變質而成。顏色呈灰色,但是常因為風化作用呈灰褐色。葉理構造在某些岩石中非常發達,在太魯閣地區中,可發現矽質岩多與綠色岩及黑色岩共生。矽質岩時常與黑色岩形成緊密的薄互層,或是在矽質岩層中出現黑色岩的夾層。
石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墨岩(Graphite schist) 分佈 本岩廣佈於中央山脈東斜面,厚度亦大。石墨岩(包括絹雲母.石墨岩)是構成大南澳岩系之主要的一部份,夾於麻岩、綠色岩及結晶石灰岩之間,稱之為黑色岩。尤其在臺東縱谷西側邊緣一帶之岩層,皆由石墨岩、絹雲母.石墨岩、及狀砂岩所組成、綠泥岩甚少。 大南澳岩,北自蘇澳南約八公里之太平洋岸,南至太麻里溪北岸,呈一弧形帶狀分佈。其北、東、南及東南側以不整合或斷層與碧侯層或蘇澳群相接。東側與臺東海岸山脈之新第三紀地層隔斷層併立。據顏滄波先生等勘查,其間並有厚達六十公尺之礫岩層發現,其卵石蓋為矽質岩類。稱之為「含礫岩」。在臺灣東北部,石墨岩...
綠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色岩 綠色岩是大南澳岩(地層單位,顏滄波,1954a)中的主要岩石,大多出露中央山脈東翼地區北部與西部。此地區之東南部也有綠色岩夾在黑色岩中。綠色岩主要呈厚層或薄層或凸鏡體,和其他變質岩成為互層。綠色岩最常與黑色岩、層狀燧石及變質石灰岩共生。綠色岩多由基性火山岩流及碎屑岩變質而成。 綠色岩通常是指因含綠泥石或綠簾石而成綠色的岩。不過綠色岩(greenstone)則意思含糊,可以指略有變化的綠色火成岩,也可指變質已深的綠色岩。 綠色岩是東台灣塊狀含銅黃鐵礦的主要圍岩,在許多地方含銅黃鐵礦呈凸鏡狀或層狀位在綠色岩的理面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期數家戲院共用一套拷貝影時,當甲院放完後,就由專差迅速將拷貝送至乙院輪流放映。專差如此來回奔走,稱為「跑」。
蘇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明代中葉至清初年間,江蘇省蘇州山塘畫店所製作的偽本書畫。主要仿製宋代趙伯駒和明代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人的山水、人物畫。
重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氮係一層或多層感光材料的軟,其主要成分為塑膠基上塗布之重氮鹽,於軟處理時因產生重氮反應而形成影像。重氮包含於感光層或乳劑中,影像顏色取決於重氮之成分及使用時的處理,其極性與母同。
  此類軟於1920年正式上市,並於1971年經ANSI承認為僅次於銀鹽的永久檔媒體,為現行最常見的複製用軟;未曝光前軟的顏色為黃色,成像則依原廠染料色澤得為黑、藍或藍黑色;其處理流程多將母藥膜與重氮藥膜緊密接觸後,自母基面以紫外線曝光,將不需要的重氮重組成氮氣逸出,再將重氮經氨氣薰染後以高溫定影。
  圖書館員於作業過程發現有重氮基泛黃、影像歪斜或內文模糊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米粉、糖和核桃仁等製成的形狹長而薄的糕點。《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虔婆留喫茶,捧出一盤雲糕,一盤黑棗子,放個小桌子,與他坐著。」
正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在可見光譜中,除紅色光外,均有感光作用之高反差軟,故可在暗室紅光下作業,適用於暈渲過網、地圖註記及線條原稿等照像。
  正色,是指一種對於光譜上紅色以外的光線均有感光作用的軟。在攝影學上,正色性或分色性(Orthochromatic)指對紅色以外的其他各種光線均有感光作用的軟或印像紙。習慣上又指對綠、藍、與紫外光線感光的攝影軟而言。
  在圖書與其他物件的印刷應用方面,較常見的正色軟有以下幾種:
  (一)甲種正色軟(Ortho A Film):為杜邦公司所製造的克隆那聚酯軟(Cronar Polyester Film),適用於半色調(Halftone)照相製版使用,亦可用於照相凹版及網版印刷、修色、以接觸印像的效果最佳。
  (二)丁種正色軟(Ortho D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