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東西凌亂不堪。犁,本字未定,從俗暫用。例:哪位就犁﹝又讀long11 li11 long11 lai31南﹞,等一下人客來尞敢看得?(到處都亂七八糟的,等會兒客人來訪能看嗎?)
印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二一年英國獵人辛克(J.A. Singh)在加爾各答(Calicut)附近的山中從洞內發現兩個女孩,大的約八歲,命名為卡瑪拉(Kamala);小的約一歲半,命名為阿瑪拉(Amala)。這兩個女孩被辛克收養在其夫人所辦的孤兒院裡;十一個月後,小的阿瑪拉死於痢疾。
  當卡瑪拉被捕的時候,其行為和的行為差不多,喜歡吃生肉;收養後九個月還是如此,死的雞還拿來吃。她不辨冷熱,但嗅覺很靈敏,能聞到七十碼之外的肉味,聽覺也很靈敏。常在日間睡覺,晚上起來亂走,眼睛發亮,叫聲如,但無人類語言。給她衣服穿,她將衣服撕爛。她不讓人給她洗澡,也不喜歡與人接近,如果別人接近她,她就咬人,抓或作...
餐虎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吃東西又急又猛,大口吞食的樣子。《西遊記》第五二回:「只見那大小群妖,一個個餐虎嚥,正在吃東西。」《東周列國志》第一○五回:「乃留唐玖同食,故意在他面前施逞精神,一飯斗米俱盡,啖肉十餘斤,餐虎嚥,吃了一飽。」也作「吞虎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所居住的巢穴。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張羅張羅,見一個窩。」
2.比喻險惡的處所或敵人、盜匪的地盤。《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帝泣告大臣曰:『方離窩,又逢虎口,如之奈何?』眾皆失色。」
之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凶狠殘暴的敵人。《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奈何聽命於一紙之制書,自投身於虎之口乎?」
牙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古代一種守城的兵器。長方稍扁形,其上布滿如牙般的鐵釘,四角有環扣。當遇到敵人攀附城牆攻城時,可以此拍打擊之。
心狗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心腸狠毒,毫無人性。《水滸傳》第四九回:「心狗幸濫居官,致使英雄扼腕。」也作「狗心狗行」、「狗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薔薇科委陵菜屬,多年生草本。有毒。莖長而直硬,葉互生,每一葉柄有三小葉,花黃色,果實為黑色乾果。可治熱氣、惡瘍。也稱為「齒」。
2.武器名。在圓球上釘滿長釘子,如的牙齒一般。並以繩或鐵鍊繫住圓球,可用力甩出以擊殺敵人。
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貪暴的國家。《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今秦,虎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物體龐大、笨重。也作「抗」、「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