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離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堅出自於公孫龍子的〔堅論〕,是就石、和堅三者論石這個物的實在存有;公孫龍從認識論說,石只能合堅或合分別而論,不能把堅二者同時相石並論。文字是以問答的方式展現,問在質疑辯難,答在說明公孫龍的主張。
  公孫龍的主旨是對石(物)的認識,要分別形、質、色三者。物名是由形狀而定,質要靠觸覺而認識其堅;色要靠視覺認識其;觸覺和視覺兩種感官各自單獨發揮功能,所以說石時,也要分開說石堅或石,不能把堅和同時說出。同時又認為堅和各自是獨立的存在,不僅見於石,還見於其他的物,故而應該分開說。這個說法即是所謂之「離堅」的觀點。
  公孫龍的主張,一反當時學術界從普遍整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面容潔乾淨。《紅樓夢》第一九回:「一面看那丫頭,雖不標致,倒還淨,些微亦有動人處,羞的臉紅耳赤,低首無言。」《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果然有這樣一個閨女,皮色呢倒也很淨,只是招牙露齒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本科茅屬,宿根草本。根莖橫走,稈細,高一、二尺,葉叢生,有平行脈,葉鞘無毛。葉生之前,莖頂密生色穗狀圓錐花序,小穗為長絲狀色毛所包圍。其地下莖味甜,可入藥。也稱為「絲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狹長的色旗子。在喪禮中,排列在靈柩前,作為引導,上面寫著死者的職銜和姓名。也稱為「引路幡」。
潘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時光易逝而無成就,或感嘆未老先衰。參見「潘岳鬢」條。唐.居易〈不准擬〉詩二首之二:「多於賈誼長沙苦,小校潘安髮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的土狀物。是非晶質的石灰岩,亦是製造石灰及瓷器的原料。也稱為「土粉」、「土子」、「善」、「墡」、「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色的絹條。《三國演義》第四回:「呼左右,持短刀、練於前,曰:『壽酒不飲,可領此二物!』」
2.空操練一場。如:「你若半途而廢,前面的辛苦,不都練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眼睛色部分較多,瞳子較小。《新唐書.卷二一二.藩鎮盧龍列傳.張允伸》:「詔張公素為節度使,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暴厲,眸子多,燕人號『眼相公』。」
2.怒目斜視,眼睛露出較多的色部分,表示輕視鄙惡。如:「彬彬有禮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惹人眼。」唐.戴叔倫〈行路難〉:「眼向人多意氣,宰牛烹羊如折葵。」《晉書.卷四九.列傳.阮籍》:「籍又能為青眼,見禮俗之士,以眼對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無故的。如:「挨罵。」《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王招宣初娶時,十分寵幸;後來只為一句話破綻些,失了主人之心,情愿裡把與人。」《紅樓夢》第六九回:「你還依我,將此劍斬了那妒婦,一同歸至警幻案下,聽其發落。不然,你則的喪命,且無人憐惜。」
2.無可奈何的。《老殘遊記》第一回:「章伯一想,理路卻也不錯,便道:『依你該怎麼樣?難道地看他們死嗎?』」
3.勞而無獲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等了多時,並不見牆裡有些些聲響,……到第二晚、第三晚,又復如此。守了三個深夜,並無動靜。」
4.毫無牽掛的。《紅樓夢》第四回:「雨村聽了,大怒道:『豈有這樣放屁的事!打死人命,竟走了,再拿不來的。』」
玉無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上毫無瑕疵。比喻人或事毫無缺點,十全十美。《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汝州風穴延沼禪師》:「玉無瑕,卞和刖足。」《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七.犀珮記.勢逼改嫁》:「我是個玉無瑕,怎肯使蠅相累。」也作「璧無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