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印度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鰭條數:7; 腹鰭軟條數:7; 背鰭軟條數:15-17; 臀鰭軟條數:12-14; 脊椎骨數:44(43-46); 發光器排列:IP5, PV 6, VAV 7-9, AC 8-9, IC 26-28, OA 12; 最後一個OA發光器位於最後VAV發光器之前方;腹部縱列發光器IP至PV之間呈直線排列;較大體型之鰓蓋及間鰓蓋上形成塊斑狀發光組織;下頷鬚長度小於頭長,末端略膨大具葉脈狀紋路。體色:身體深褐色,新鮮標本之發光組織呈粉紅色,浸泡標本呈乳白色;下頷鬚白色,基部及末端膨大處呈黑色。
三絲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ibbs et al. (1984)描述本種時,使用一尾採自臺灣的標本為副模(HUMZ 98392)。胸鰭條數:6-8; 腹鰭軟條數:7;背鰭軟條數:12-14; 臀鰭軟條數: 17-20;發光器排列:IP 10-11, PV 16-17, VAV 20-24, AC 11, IC 58-62, OA 37-41; 頭部未形成發光組織;胸鰭前之腹部縱列發光器排列呈直線狀;下頷鬚長度大於頭長,末端膨大區具一長鞭毛、兩端各形成一短鞭毛。體色:身體及頭部略具金屬光澤;腹部縱列發光器於新鮮時呈金黃色;胸鰭及腹鰭鰭膜上具黑色素;下頷鬚莖部黑色,末端膨大區白色。
印太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鰭條數:8; 腹鰭軟條數:7; 背鰭軟條數:17 (17-20);臀鰭軟條數: 15 (13-16); 發光器排列:IP 9 (9-10), PV 13 (13-14), VAV 19 (17-21), AC 11 (9-11), IC 52 (50-54), OA 32 (31-34); 胸鰭前之縱列發光器呈彎曲狀;全身自吻部、頭部、鰓蓋、上下頷、身體及背部具有發光組織,其中較大體型之鰓蓋上具明顯呈塊狀之發光組織;下頷鬚細長簡單,長度約為頭長之0.4-0.6倍,隨體長增長。體色:身體呈暗褐色,鰓蓋上之發光組織於浸泡標本呈乳白色。
雙分紫裳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7-18mm;雄蟲下唇鬚延長向頭胸部背側方彎曲,第三節長條狀而背方著生深褐色毛狀鱗片束,頭部、體軀與雙翅深棕色帶紫色暈;前翅翅身雌蟲較雄蟲者寬,前緣近亞頂角端稍向外彎,頂角直角狀,外緣平滑向外彎,腎紋淡黃色小點斑,一條粉藕色斜線紋由頂角延伸至內緣近臀角1/5段處,此線內側段黑棕色不帶粉藕色暈,外側至外緣區段則滿佈粉藕色暈,外緣線黃褐色;後翅寬,外緣圓弧,後中線劃分之內側端黑棕色不帶粉藕色暈,外則則滿佈粉藕色暈,外緣黃褐色。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深山紫裳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7mm;雄蟲觸角絲狀,各節具有一對長剛毛;體軀與翅身藕褐色;前翅頂角突出,外緣向外彎曲,中線與亞外緣段覆蓋暗色鱗,後者延伸向頂角;後翅中段與後中線段灰黑色,外緣圓弧形。與臺灣產同屬他種之辨識上,本種雄蟲下唇鬚一般而不若他種於第三節延長並著生鱗片束,依此作初步辨識。尚未有雌蟲記錄。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衣破敗。參見「捉襟肘見」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攤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見肘的夏布長。」比喻生活極為窮困,或是無法顧及整體,照顧不周的窘態。唐.李商隱〈上尚書范陽公第三啟〉:「捉襟見肘,免類於前哲;裂裳裹踵,無取於昔人。」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再合》:「李生到底是少年才子,心猿意馬,拿把不定,不免轉口道:『既賢姐們見愛,但不知那一位是無過之女?小生情願相留。……』」
阮囊羞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時有個叫阮孚的人,他父親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他雖有才學,但性情放蕩,經常蓬頭亂髮、衣不整,每天飲酒作樂,到處遊山玩水,過著貧窮但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他到會稽山一帶遊玩,身上背著一個黑色袋子,有人問他袋子裡裝了什麼東西,他說:「我袋裡什麼都沒有,只裝了一文錢,以免空空的太難為情。」到了唐代,詩人杜甫在〈空囊〉詩中寫到:「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就是用阮孚這個故事來描述自己窮困的生活。後來「阮囊羞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錢財窘乏,經濟困難。
自慚形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濟川看看他們,再看看自己,覺著背後拖了一條辮子,像豬尾巴似的,身上穿的那不伶不俐的長,正合著古人一句話,叫做『自慚形穢!』」
結草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草,指魏顆救父妾,而獲老人結草禦敵的故事。參見「結草」條。銜環,指楊寶救一隻黃雀,後得黃衣童子以四枚白環相報的故事。參見「銜環」條。結草銜環比喻生前受恩死後圖報。元.張國賓《合汗》第一折:「小人斗膽,敢問老爹嬭嬭一個名姓也,等小人日後結草銜環,做個報答。」《西遊記》第三七回:「朕當結草銜環,報酬師父恩也。」也作「結草啣環」、「銜環結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