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舞鞋。《說文解字.足部》:「躧,舞履也。」
2.草鞋。《戰國策.燕策一》:「燕趙之棄齊也,猶釋敝躧。」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去天下若遺躧。」
3.沒有跟的鞋子。《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女子彈弦跕躧。」唐.顏師古.注:「躧字與屣同。屣謂小履之無跟者也。」
1.拖著鞋走。同「屣」。《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勝之躧履起迎。」唐.顏師古.注:「躧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
2.踩、踏。《水滸傳》第三二回:「看不見地下,躧了一條絆腳索。」《西遊記》第一七回:「我推倒了黑風山,躧平了黑風洞。」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白費脣舌,徒勞無功。參見「誨爾諄諄,聽我藐藐」條。明.無名氏《三化鄲》第二折:「言之諄諄,聽之藐藐,良藥苦口,信有之矣。」
都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貨物聚集的地方,多用以稱大都市。如:「在這個都會裡,人們的步伐都很快。」《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然鄲亦漳、河之間一都會也。」唐.柳宗元〈封建論〉:「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
鉅鹿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朝末年,起義群雄擊潰秦軍主力的決定性戰役。秦二世三年(西元前207),秦將章率兵攻趙,以重兵圍鉅鹿(今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西南)。楚懷王派宋義、項羽救趙。宋停兵不進,項殺宋取得軍權,渡漳水後,只帶三天乾糧,以示必死之決心。經九次決戰,終大敗秦軍。戰後,項羽因英勇破敵,成為諸侯聯軍的統帥。
胡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胡人的兵馬、軍隊。《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贊曰》:「胡馬不窺於長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國,不亦便於天下乎!」《文選.鄒陽.上書吳王》:「胡馬遂進,窺於鄲。」
末路窮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彊趙責於河間,六齊望於惠后,城陽顧於盧博,三淮南之心思墳墓。大王不憂,臣恐救兵之不專,胡馬遂進窺於鄲,越水長沙,還舟青陽。雖使梁并淮陽之兵,下淮東,越廣陵,以遏越人之糧,漢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輔大國,故亦益進,越亦益深。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 〔注解〕 (1) 曲臺:秦朝宮殿名稱。 (2) 懸衡:昭示法度。 (3) 胡越:胡與越。泛指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4) 晚節末路:朝代的末期。此指秦朝末年。 (5) 張耳:?∼西元前202,戰國大梁人。秦末,陳勝起兵,以張耳、陳餘為校尉。本隨關羽入關,後因與陳餘有嫌隙,餘率兵襲耳,耳敗走歸劉邦。於劉營,隨韓信破趙,斬陳餘於泜水上。...
杳無信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任何音訊、消息。明.湯顯祖《鄲記》第一八齣:「一從盧郎征西,杳無信息,不知彼中征戰若何。」《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自這一去,杳無信息。」也作「杳無音信」。
推心致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心置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
笑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漢鄲淳撰,一卷。為小說家戲謔言,書已久佚,僅存遺文散見於《太平廣記》、《藝文類聚》等書。後世有關笑話的書多以笑林為名。
所向皆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舞陰李生。李生奇之,謂門人曰:「賈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學,此將相之器。」……復以偏將軍東從上攻鄲,擊青犢于射犬,大戰至日中 ,賊陣堅不卻。上傳召復曰:「吏士饑,且可朝食。」復曰:「先破之,然後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