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86.3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凱勒(J._Keller)ARCS動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ARCS理論基礎3 ARCS模式的要素4 ARCS模式的過程5 ARCS模式的特色 前言ARCS動機模式是凱勒(J. Keller)在1983年提出。以他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系統化設計模式為基礎,整合動機理論與相關理論所提出的動機模式。他認為傳統以來的教學設計對 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關注太少,任何一種教學設計所發展出來的教材,若無法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或專注,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Keller期望ARCS 動機模式能提供教育工作者針對...
卡芬頓(M._Covington)自我價值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卡芬頓(M. Covington)的自我價值論(self-worth theory)學習動機之自我價值論(self-worth theory)係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芬頓(M. Covington, 1984)所提出。卡芬頓之自我價值論企圖探討"部分學生為何不肯努力學習?"之問題。(註1) 理論要義1.自...
近側發展區間(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簡稱ZPD)是由前蘇聯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提出的學習理論,指學習者現時及實際可達到的發展的差距。這個差距是由學習者的獨立解題能力及其潛在發展水平而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以內,但暫時未能理解的知識。利維·維谷斯基|維高斯基認為,人的發展有兩種層次:實際發展層次與潛在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就是讓·皮亞傑|皮亞傑所謂的兒童發展階段,什麼樣的階段有什麼樣的...
諾丁斯(N. Noddings)的關懷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諾丁斯(1929 - )本是國小及高中數學教師,在Standford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致力於教育理論及哲學的研究,1977年至1998年一直在Standford任教。1984年的著作,與心理學家C. Gilligan共同構築了關懷倫理學。不僅在哲學、倫理學上,使女性主義的訴求高唱入雲,也重構了西方自啟蒙以降以理性為主導的勢力。諾丁斯更在Educating Moral People(2000)一書,完整的提出其道德教育訴求。總之,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在女性主義、倫理學及道德教育上,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重視情感、同理、慈悲的倫理系統在西方並不陌生。基督教之傳統、休謨(D. Hume, 17...
簡成熙(2000)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的論辯:女性倫理學的積極意義。教育資料集刊,25,185-212。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一個(或一組)關於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尋求親近另一人的心理傾向的理論。當此人在場時會感到安全,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此理論最早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提出。關於依附理論的一著名系列動物實驗是哈利·哈洛對恆河猴所做的實驗,此實驗顯示依附不僅僅是由生物本能如饑餓所...
黎溫(K._Lewin)的場地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Hergenhahn, B. R., Matthew H. Olson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Learning (6th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布魯姆(B._Bloom)的認知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魯姆(B. Bloom)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意、技能三類。在認知領域中,又可細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六個認知層次。知識即是記憶、認識,能回憶重要名詞、事實、方法、規準、原理原則等。理解是要能對重要名詞、概念之意義有所...
蓋聶(Gagne)的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聶(Gagne)係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他的學習條件論,其理論大要如下:1. 基本假設—發展是學習累進效果所成,學習並非單一歷程而且各歷程間彼此並不能互相涵蓋或者融合為一。2. 學習是把來自外在環境之刺激轉化為新能力,所需之數個訊息處理階段。3. 教學目標分類論:一九七七年在其所著學習條件書中將教學目標(教學結果
驅力減低說亦稱驅力減弱理論。驅力(drive)是一種假設的能量來源,由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當個體內缺乏某種需求或不滿足,所形成之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累積至一定程度,驅力會導致個體採取相應行動,降低或消除體內的緊張。1943年美國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霍爾(Hull)提出驅力理論(Drive theory)解釋...
商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Hergenhahn, B. R., Matthew H. Olson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Learning (6th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