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頓劍搖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頓劍,抖動劍身。搖環,搖動刀環。頓劍搖環形容勇的氣概。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百里奚只瞪眼偷看,他向那鬥寶筵前頓劍搖環。」
通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俗慣用的格式。《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到衙門》:「此通套所用,無甚關係,仍之可也。」《兒女雄傳》第三九回:「既不好按著官話,尊聲義父,又不肯依著鄉風,叫聲乾爹,也不好通套些兒,稱作老人家。」
大公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奧武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名。國史詩。可能完成於西元第八世紀,內容描繪出撒克遜民族最推崇的施予、勇氣、毅力與忠誠等德行,被視為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的典範。
天牌壓地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骨牌中天牌最大,地牌次之,故天牌能壓地牌。比喻權位高的人壓迫下面的人。《兒女雄傳》第四○回:「主兒就是一層天,天牌壓地牌的事,奴才就是委屈,又敢說什麼?」
摩羅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文藝思想。摩羅是梵文māra的音譯,就是惡魔的意思。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反壓迫、專制的人物,積極爭取自由、真理,這些人在當時的環境下被視為惡魔。此一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對五四新文學產生了影響。
紐倫堡大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美、俄四國於西元一九四五年十一月開始,在德國紐倫堡,對納粹首要戰犯與組織進行審判與執行工作。相關工作歷時近一年,二十四名被告中,有十二人被判處死刑。
怒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惱怒。《董西廂》卷一:「解元休心頭怒惡。」《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兩個怒惡發不善,各施威勇,鬥騁彥,交馬決戰。」
條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歐民族的一支。古時歐洲北部各族的總稱,今德、等國人民的祖先。
磨它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糾纏,拖延他人。《兒女雄傳》第二七回:「想了半日,忽然計上心來,說有了,等我合他們磨它子,磨到那兒是那兒。」也作「磨佗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