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1.43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頭尾鯊或廣吻篦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pristurus macrorhynchus (Tanaka, 1909)
體形修長,向吻端逐漸扁平。吻頗長,寬而縱扁;口前吻長約為全長之10~11%;鰓裂長不及眼之前後徑;鼻孔寬度約為鼻孔間距之1.1倍,前鼻瓣短而圓;兩背鰭間距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兩倍,而約等於眼眶前吻長;第一背鰭約為第二背鰭之2/3大;第二背鰭基底長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之1.2倍;第一背鰭起點約與腹鰭基底後半相對;第二背鰭基底末端位於臀鰭基底末端稍前;胸鰭小,前緣長約為全長之11~13%,內緣長約等於基底長;胸、腹鰭基底間距離短,約等於口前吻長;腹鰭、臀鰭、尾鰭皆窄長;體色淡棕灰,腹面及各鰭色較淺,可成長至60公分以上。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之日本及台灣沿近海域。
目前為止對牠的瞭解仍頗為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種類,卵生,一次產卵2枚。棲息於斜坡區,本省東北部沿岸海域作業的底拖網船隻偶而可以漁獲,不過數量有限。
由於體型不大,因此經濟價值不高,通常將其當作下雜魚處理,是養殖業的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貓鯊科或貓鮫科(Family Scyliorhinidae),Cat Sharks
相對總吸收峯偵檢效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針對鍺(鋰)的γ射線偵檢器而言。為鍺(鋰)偵檢器的總吸收峯偵檢效率對於3吋×3吋碘化鈉(鉈) 偵檢器的總吸收峯偵檢效率之比。輻射源至偵檢器間的距離為25公分,3吋×3吋 NaI (Tι)偵檢器對於1333千電子伏γ射線的絕對值總吸收峯偵檢效率為1.2×10-3。
異色粉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粉蝶,有明顯雌雄二型性。軀體背面黑褐色,覆白色毛及鱗片; 腹面白色。雄蝶翅背面底色白色,前翅外緣有黑褐色紋,內緣作鋸齒狀。後翅沿外緣有黑褐色紋,內緣也作鋸齒狀。前翅腹面斑紋色彩似翅背面而暗色紋呈褐色,前緣有明顯條紋於翅頂與外緣褐色紋相連; 翅頂有黃紋。後翅翅面黃色或黃白色。交尾器囊形突與第八腹節腹板間的膜上生有一叢褐色長毛束(毛筆器)。雌蝶翅背面黑褐色斑紋較發達。翅腹面除外緣有黑褐色寬邊外白、黃色。雌蝶翅背面的黑褐色斑紋在乾季(低溫期)明顯減退,在雨季(高溫期)則黑褐色斑紋佔翅面大部份,白色部份只餘少許條紋。
晶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晶石是在1546年命名,來自拉丁語spinella,意指狀的八面體晶形。晶體以八面體為主,有時與菱形十二面體和立方體組合,形成聚形體。集合體型態常以塊狀或粒狀產出。雙晶面平行於{111}之接觸雙晶相當普遍,因此,又稱晶石雙晶(Spinel twins)。 晶石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鎂和三氧化二鋁,其中部分鎂可被二價鐵、錳、鋅、鈷或鎳所置換;而部分鋁也可被三價鐵或鉻等元素所置換,因而形成成分不同的晶石群(Spinel group)。一般將紅色透明的鎂晶石,稱之為紅晶石(Ruby spinel);暗綠到黑色的含鐵晶石,稱之為鎂鐵晶石(Pleonaste);黃到綠棕色的含鉻晶石,稱之為...
美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額頭髮向前突出。如:「有些人就是欣賞有美人的女孩。」
葉耳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離脈,葉緣鋸齒,多少有芒刺,葉脈末端無泌水孔,葉草質至革質,不具長刺,葉緣不具軟骨邊,植株大,葉身長寬比3,羽軸上密佈針狀鱗片,葉柄鱗片褐色,孢膜全緣。

盾頭尾蚓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gamodon angeliceps (Peters, 1882)
額頂具一大且特化之鱗片,頭型如鑿子般;身體背部為黃色並間雜有許多咖啡色斑,腹面為白色並微帶著粉紅,全長僅約11公分。
非洲之索馬利亞境內較乾燥之地區。
完全穴居,以土壤中的節肢動物為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蚯蚓亞目 Suborder Amphisbaenians (Worm-lizards)
尾蚓蜥科 (Family Trogonophidae),Sharp-tailed Worm Lizards
紫叢海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名Needle spine urchin, Red Urchin。體型不大,體殼直徑大多在3至4公分之間,最大可達5公分,圓形至略呈五角形,管足孔每4對排列成一弧狀。身體和棘刺都是紫紅色至紫黑色,棘刺細而長短不一,端呈白色,用以在岩石上挖出比本身軀體大2至3倍深的圓柱狀洞穴匿居,以抗拒掠食者的攻擊,潛水者若不注意常會被刺傷,其刺易斷且有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ㄧ、ㄩ前的舌前塞擦音、擦音聲母ㄗ、ㄘ、ㄙ。
瓦氏鼻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卵圓形,側扁而高,眼後枕骨區突出,尾柄短而高。體側下緣平坦,無縱行皮褶,腹部中央自口部下方至肛門前方則有一稜褶。吻較長而;鼻孔單一,不甚明顯。背鰭近似圓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9;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9;無腹鰭;胸鰭寬短,上方鰭條較長,近呈方形,下方後緣稍圓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體上半部白至淡黃色,下半部白色;體具與角鼻魨(C. coronata)略同之四條垂直黑棕色帶,但本種中間二條向下延伸至腹部,超越胸鰭基甚多; 眼四周有極不明顯的放射狀細藍紋;體側具許多大小不一黃褐色橢圓形或圓形斑。除尾鰭淡黃色外,餘鰭基底黃色,鰭淡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