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甲多螯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螯蝦以前認為是已滅絕的海洋生物,牠們的化石很多且都分布在淺海的地層中,後來才發現現生的多螯蝦原來已全部移居到深海中,所以多螯蝦時常被喻為深海中的活化石。
吻棘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裂斜。下頜些微突出於上頜。前上頜骨的凹槽大約達眼窩的前緣稍後方;鼻骨的前緣圓形;鼻窩沒小刺。鰓蓋骨具2棘;前鰓蓋骨後下角具ㄧ強棘;眶下骨於上緣略微鋸齒狀 。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 41-47(43-45),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 3.5;頰上具 5 列斜鱗。鰓耙數5-7+11-13=17-20。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 X-I,軟條 14-16(15),硬棘鰭膜上緣凹入;最後一根硬棘短於前一根硬棘。臀鰭有硬棘 IV,軟條 9-10(10);胸鰭軟條 15 ;尾鰭深叉形。頭部與身體紅色,鱗片...
翅燕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菱形,極側扁;頭部背面眼至吻部間稍凹,眼後至背部間突出;眼間隔寬小於眼徑。吻短而圓鈍。口下位;上下頜約等長,下頜具小孔5對;頜齒具三牙,等長;鋤骨具齒,腭骨無齒。體被小櫛鱗;側線弧形,側線鱗數44-52;背鰭單一,背鰭硬棘與軟條無缺刻,硬棘V或VI,埋於鰭前緣,軟條29-34;臀鰭硬棘III,軟條21-26,背、臀鰭前方鰭條均延長,呈鐮刀狀;腹鰭延長;尾鰭截形或雙凹形,上下葉或延長。體銀黃色或暗,腹部較淺;體側含眼帶共具三條黑色寬橫帶;奇鰭具黑邊;尾鰭基黑色,鰭條黃褐色。
絕對總吸收峯偵檢效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總吸收峯偵檢出游離輻射數目對於從輻射源釋出的游離輻射數目之比。也稱為絕對全部能量峯偵檢效率(absolute full energy peak detection efficiency)。在γ射線的情形,亦稱為絕對光電峯偵檢效率(absolute photo-peak detection efficiency)。
板機魨或吻棘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ecanthus aculeatus (Linnaeus, 1758)
體菱型;尾柄具3列小棘;體背部棕色;腹部白色;體側中央有一大型不規則黑斑向外放射;第一背鰭黑色,餘鰭白色;體長可達25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區。
棲息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因為體側獨具的抽象圖案,所以英名為「畢加索板機魨」,受到驚擾時會發出聲音。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魨目(Order Tetraodon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魨亞目(Suborder Tetraodon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板機魨科或鱗魨科(Family Balistidae),Trigger Fishes
鱗魨上科(Superfamily Balist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說話的聲音銳刺耳。如:「戲劇演員刻意氣說話,以營造特殊的喜劇效果。」
大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苗栗縣與新竹縣交界處,高三千五百七十公尺。
低鰭刺鯊或鰭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ntrophorus lusitanicus (Bocage et Capello, 1864)
吻端呈寬拋物線狀;口前吻長不短於口裂寬而短於由口裂部至胸鰭起點之距離;上頜齒具明顯傾斜或稍傾斜之齒。第一背鰭既低且頭尾向延長;第二背鰭高度約與第一背鰭同高或第二背鰭稍高;由第一背鰭基底末端至第二背鰭硬棘基底之距離,約等於由吻端至胸鰭基底中點之距離;胸鰭後角窄延長,向後延伸而遠超過背鰭基底中點;尾鰭上葉後緣稍凹入。體側皮齒不重疊,呈無柄之塊狀,為頭尾向延伸之長菱形,後緣具一叉。
本種出現於東北大西洋之葡萄牙、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奈及利亞沿岸,西印度洋之南非、莫三鼻克沿近海域。臺灣地區則於北部、東北部近海可發現其蹤跡。
本種為大型的鰭鮫類,常出現於陸棚及斜坡區上層,棲息水深300~1,400公尺。卵胎生,每胎產仔1~6尾,以硬骨魚類、頭足類、小型鯊類及龍蝦為食。可成長至160公分以上,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88公分及72公分,胎仔產出體長36公分。
可由底拖網及延繩釣漁獲,供食用,肝臟可提煉油脂。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刺鯊科(Family Centrophoridae)
鐮嘴蜂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toxeres aquila
體長13公分。全身黑褐色,背部帶有綠色光澤;眼後方和喉部其橙色斑,喉部並雜有黑褐色縱紋。
共3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自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至厄瓜多爾西部、秘魯東北部。
棲息於森林底層、森林邊緣或次生林。為高度特化的蜂鳥,具有一強壯並向下彎曲的喙,專門用來覓食花冠彎曲的花,尤其喜歡成串下垂的花序,吸取花蜜時會用腳緊附於花上;在這樣的過程中白鐮嘴蜂鳥全身會沾滿花粉,再移動至其他株植物的花上覓食時便間接幫助該植株傳播花粉。許多熱帶植物依賴蜂鳥來傳播花粉,而白鐮嘴蜂鳥因花而特化的喙被視為是花和蜂鳥的共同演化,植物有一可靠的授粉者,而白鐮嘴蜂鳥也獨享此種花的蜜源。
鳥綱(Class Aves)
雨燕目(Order Apodiformes)
蜂鳥科(Family Trochilidae)
眼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眉毛前端至眼睛尾端,用以比喻眉目間所表達的神色。宋.石孝友〈鷓鴣天.收拾眉眼尾情〉詞:「收拾眉眼尾情,當筵相見便相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