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49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化傷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社會風俗習慣。明.孫仁儒《東郭記》第一一齣:「笑你個齊人太妄,可正是化傷風輕薄郎。」也作「傷風俗」。
傷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社會風俗習慣。《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宣曲任氏傳》:「又況掘冢搏掩、犯姦成富,曲叔、稽發、雍樂成之徒,猶復齒列,傷化俗,大亂之道也。」《周書.卷二三.蘇綽傳》:「若有深姦巨滑、傷化俗、悖亂人倫、不忠不孝、故為背道者,殺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也作「傷風俗」。
食品腐變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係指食品受細菌作用,降低其食用價值,甚或完全喪失其用途的各種變化。通常含有豐富蛋白質之食品較易受細菌之分解作用,而產生腐,但含有多量碳水化合物或脂肪之食品則較容易受細菌之作用而發生變、發霉或發酵的現象。由衛生學角度來看,食品腐變質,不但會產生惡臭或不良味道,改變食品原有的風味,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外,如細菌污染嚴重則食物腐變質後的產物以及細菌本身或其所產生的毒素也會增加食品中毒的機率,良好的食品保藏措施,是防止食品腐變質之先決條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密的事被發現、揭露。《董西廂》卷八:「後來暗約,向羅幃鎮歡悅。夜來曉去,約未近數月。不因漏,纔時許我為姻眷。」也作「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腐朽壞。漢.王充《論衡.論死》:「今人死手臂朽,不能復持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破敵。《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唐.韓愈〈順宗實錄四〉:「既知內外厭毒,慮見摧,即謀兵權,欲以自固。」
2.摧折、傷害。唐.元稹〈獻滎陽詩公五十韻〉:「張鱗定摧,折角反矜憐。」宋.蘇軾〈御試重巽申命論〉:「發達萬物,而天下不以為德;摧草木,而天下不以為怒。」
3.傷心。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
血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各種病原體(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菌等)進入血液或淋巴組織,發育繁殖,進而破壞血球及身體組織細胞的病症。主要症狀為發熱、惡寒、皮下出血、心臟擴張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破壞、頹。漢.王充《論衡.感虛》:「天何不令夏臺羑里關鑰毀,湯文涉出;雨粟陳蔡,孔子食飽乎?」
2.詆毀失者。《三國志.卷四四.蜀書.姜維傳》:「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扶高抑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的軍隊。《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至滎陽,諸軍皆會。」
2.戰。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受任於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有醣類、醇類或油脂等有機物質受氧氣、溫度、熱、日光、細菌、酵素等作用,而呈酸味的現象。如牛乳中的乳糖受乳酸發酵菌的作用而變為乳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