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7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學院(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德學院是德意志聯邦對外文化政策下所設立的機構,有的在國內,有的在國外,主要是要推廣德語並且在國外宣揚德國文化。其經費大多數是由德國政府提供。
  德學院自一九三二年即開始設立。在納粹時代德學院被利用充作宣傳機關,所以一九四五年德國戰敗後,該機構即被盟國所撤銷,到一九五二年又恢復設立。總管理處設在慕尼黑。
  該機構恢復設立的最初目的是在替居住在德國的外國學生以及其他人士補習德語,從一九五四年開始也負責管理設在國外的文化機構,而在國內各地也設立了二十幾所德學院。課程每兩個月為一期,有各種不同程度。學生在學習期間也參加各種不同的文化活動。該機構也辦理為期三個月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漁民所唱的。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漁互答,此樂何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以唱維生的女子。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鄉尋〉詩:「當杯已入手,妓莫停聲。」也作「姬」、「伎」。
遊女舞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伎類型名。是日本舞伎創始期之女舞伎(Onna Ka Buki,見〔女舞伎〕)的一種。受阿國舞伎(Okuni Ka Buki,見〔女舞伎〕)流行的刺激,以唱跳舞或兼賣身為職,叫做「遊女」的女郎團體所表演的舞伎踊。(Kabuki Odori,見〔舞伎踊〕)根據記錄在1603年時,已經出現許多模仿阿國舞伎之遊女團體,到各地獻藝。有許多是京都三筋町(Misuji Machi)遊女屋(Yuuji Ya,管理遊女的行業),或是江戶吉原(Edo Yosiwara,江戶是現在的東京,遊女眾集的地帶)的遊女們,在簡陋的舞台上,大多以音樂舞蹈之群體性演出招攬男性玩客。其中也有將能樂的演出方式...
倉橋健《演劇百科》1983、杉浦政雄等著《日本演劇史》1986、藤波隆之著《舞伎 世界》1989、戶板康二編《舞伎鑑賞入門》195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國家制定,頒行全國,代表國家的樂。通常於隆重集會、國際會議或比賽中演奏或演唱。
樓舞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尋歡作樂的場所。也作「舞榭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曲極為愛好、痴迷的人。如:「某星目前相當走紅,迷遍及各地。」
2.對某一星或特定類型曲迷戀成痴的人。如:「貓王迷」、「搖滾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現情愛的曲。如:「他寫了一首情,向她吐露濃濃的愛慕之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及曲,合稱為「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
擊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堯時,老人於耕作之餘,擊壤詠,蒙受帝堯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漢.王充《論衡.藝增》。後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七齣:「息風波,固皇圖,願見康衢擊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