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沈魚落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沉魚落雁」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无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1>以為雌,麋2>與鹿交,鰌3>與魚游。毛嬙、麗姬4>,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5>。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6>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
泥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雨後水與土混雜而黏的樣子。[例]颱風過後,山路泥濘,行車須特別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形容雨聲。唐.杜甫〈秋雨歎〉三首之三:「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高飛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浸、沾。同「沾」。《文選.江淹.恨賦》:「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霑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動,不死板。如:「靈活」、「活潑」。唐.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詩:「煙樹姿嬌,雨餘山態活。」
螳螂捕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他便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忙著捕蟬,也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要吃牠。黃雀則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在樹下準備把牠射下。牠們三個都只顧眼前的利益,完全無暇顧及身後的危險。」吳王聽了,警覺到有許多國家正對吳國虎視眈眈,恐怕會利用吳國專力伐楚時乘隙進攻,於是便打消攻楚的念頭。由於這個故事,於是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成語,與單用「螳螂捕蟬」一語同義。
金風玉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秋天的景物。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詞:「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清.納蘭性德〈臺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詞:「微雲欲,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時間溽著。如:「汗漚得很難受。」
淋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透的樣子。唐.韓愈〈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共傳滇神出水獻,赤龍拔鬚血淋漓。」《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那一日大雨淋漓,路上無人行走。」也作「淋離」、「淋灕」。
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2. 鄭愁予<賦別>:「念此際,你已回到海濱的家居,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是整理了的外衣。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 參考資料(註一) 董季棠著:《修辭析論》,台北:益智書局,1985年11月三版。頁77-88。(註二) 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112-120。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7%A4%B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