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renaria interpres
體長21~25.5公分。身體矮胖,喙黑色楔形,短而向上傾斜,虹膜暗褐色;腳短,橙紅色,繁殖期時較為鮮豔,幼鳥時腳黃褐色,然後逐漸增加橙色部分。飛行時可見背部和尾羽黑白相間;翅膀下方大部分為白色,胸帶和尾羽末端則為黑色。繁殖期雄鳥頭及胸部黑白相間而鮮明,肩羽和覆羽紅褐色;下胸部至尾下覆羽皆為白色。雌鳥則頭部色澤較暗,頭頂白色部分較少,而具有較多的條紋。非繁殖羽較繁殖羽晦暗,背部不呈紅褐色,頭部較暗,頦黃白色;胸部大部分為暗灰褐色,但胸側具不規則的淡褐色斑紋,下胸至喉部中間具白色斑紋。幼鳥頭部的白色部分的範圍較成鳥非繁殖羽大,背部偏褐色,羽毛邊緣暗黃色或黃白色。
廣泛分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及澳洲。夏季於北美洲、歐亞大陸近北極圈的沿岸繁殖;冬季則往南遷徙至中南美洲、歐洲西部、非洲、亞洲南部、東南部及澳洲等沿岸度冬。
出現於岩岸、沙洲、沼澤等環境。走路時會左右搖擺,但跑步卻很快速;直線飛行,飛行高度低,振翅僵硬且淺。作局部移動的時候,會集結成緊密的群體,但作長距離遷徙時,則較為鬆散。覓食時會用頸和喙輕打海草的側面或倒小石頭,或在沙地上用喙挖掘洞穴,尋找小型的甲殼綱動物,或以腐肉、椰子肉為食。典型的叫聲是清楚的、快速的、斷奏的“trik-tuk-tuk-tuk”聲或是較短的“tuk-e-tuk”聲;興奮時則會發出短而尖銳的“chick-ik”聲或單音節的“kuu”聲;覓食的時候則會以低音的、快速重複的“tuk”聲互相聯繫。繁殖期5~8月。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鷸科 (Family Scolopac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時,腳因受阻礙而傾跌。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行程則宜疾不宜晚,休想我著那別人絆,不用追求相趁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嫖客在妓院中宴客,吃完後再到別家妓院中宴飲,稱為「檯」。《官場現形記》第一二回:「文七爺曉得趙不了還要檯,便催著上飯。」《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華甫到了這金迷粉醉的世界,不覺神魂飄蕩,聽了那倌人的話,便要檯。」也稱為「檯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弄死。《水滸傳》第四九回:「早晚間要教包節級牢裡做他兩個。」
把恩人當仇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來是恩人,到後來卻把他當成仇敵。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全不似管鮑分金,倒做了孫龐刖足,把恩人變做仇家,將客僧為寺主。」
弓形腿;膝內;O形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名詞。〔見膝關節生理性外偏角(Physiological Valg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空中飛翔。《文選.王粲.贈蔡子篤詩》:「苟非鴻鵰,孰能飛。」《文選.沈約.和謝宣城》:「揆于發皇鑒,短翮屢飛。」
車魚或車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ola mola (Linnaeus, 1758)
體側扁,卵圓型;無尾柄;眼小,上側位;無腹鰭;體背灰褐色;腹部灰色;各鰭灰褐色;體長可達3公尺。
三大洋之熱帶海域。
棲息大洋之表面,以水母為食。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魨目(Order Tetraodon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魨亞目(Suborder Tetraodon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車魚科或車魨科(Family Molidae),Molas
魨上科(Superfamily Tetraodont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倒。《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兩邊如狼如虎的公人,把舵工拖,二十毛板,打的皮開肉綻。」
千途萬途,毋值得田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田耕作才是最實在的行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