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8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帖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朵下垂。形容順服的樣子。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俛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聊齋志異.卷二.濰水狐》:「倘執束芻而誘之,則帖耳輯首,喜言朅勒矣。」
順風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耳朵靈敏,消息靈通的人。如:「這件事還在密商中,怎麼你像順風耳似的,對內幕如此清楚。」
面命耳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這些年輕人啊!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他們的耳朵,詳細地叮囑,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後來「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從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懇切教誨。
不值一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怒火中燒,大發雷霆,向臨汝侯罵道:「我平常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還學女人和他咬耳朵講俏俏話!」經過這麼一鬧,原本就與他結怨的丞相更為憤怒,上書彈劾他大不敬,派人逮捕灌夫,並與其家人一起論罪問斬。灌夫的好友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因此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也遭來殺身之禍。後來「一錢不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價值。「一錢不值」較早的書證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但則我們中國已被外洋看到一錢不值,所以他們犯了我們的法不能辦罪,我們百姓要傷了他個貓兒、狗兒,休想活命。」
充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塞住耳朵。《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荀子.禮論》:「充耳而設瑱。」
耳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耳朵上的飾物。《老殘遊記》第二回:「梳了一個抓髻,戴了一副銀耳環。」也稱為「耳墜子」。
對驢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類的音樂不適合給牛聽。後來他改彈出蚊虻鼓翅聲、落單小牛的悲鳴聲,牛就立刻停止吃草,搖著尾巴,豎起耳朵,徬徨不安地聆聽。我引用儒家經典來講解佛理,也是同樣的道理。」由典源看來,牟子舉公明儀為牛彈琴的故事時,並沒有貶抑牛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說明自己的用意。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對牛彈琴」,用來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
力不逮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信,幫哥哥向皇帝求情,說班超在西域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現在七十歲了,年老多病,體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還要藉助拐扙。雖然很想替國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後一刻,但現在身體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敵人突然發生叛變,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動亂。到時不但對國家會有極大的傷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會付諸流水。班昭懇求皇帝讓哥哥回國,不要讓他就這樣老死異鄉。信的內容處處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動,下詔讓班超回國,而班超在回到洛陽一個月後就病逝了。這裡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氣力,不能從心」。另外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
入情入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切合情理。《掃迷帚》第三回:「心齋側著耳朵,覺得此段議論,入情入理,不禁連連點首。」《獅子吼》第五回:「你沒有看見佛家戒殺牛馬的條文嗎?何嘗不說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實上那裡有人聽他的呢!」
六陽魁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指人頭。參見「六陽會首」條。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打了你耳朵,不曾傷著你六陽魁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