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8.02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打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經鍵盤輸入文字資料時出現的誤。
計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電腦系統中,硬體發生故障、軟體出現誤或系統有缺陷的情況下,仍能正確執行規的計算工作。
正向誤校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誤校正碼(error-correcting code)被稱為前向誤校正,用以表示接收端本身具有校正誤的能力,無需重傳;相反地,重傳被稱為後向誤校正(backward error correction)。
誤檢測編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種資料編碼的方法,於資料儲存或傳輸時,可以檢測資料是否有誤。參【核對和】(checksum)、【誤校正碼】(error correction code; EC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人為的過失所造成的差。例如撰寫程式中因人為疏忽寫公式,產生誤的計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編寫程式時避免誤出現的一種方法。係多建立一些誤檢查點,以利盡快發現程式中的誤,並引起程式師注意。其方法有:
(1)用大量變數值檢查科學計算的數學子程式。
(2)檢查數據的範圍和類型。
(3)仔細孝慮輸入輸出誤。
(4)按照流程圖和註解寫程式,不要先寫程式再寫流程圖和註解。
(5)避免有多種標記的程式。
(6)條件轉移應檢查所有可能的情形。
(7)檢查數組下標。
  除法是由英籍奧地利的科學與社會哲學家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在〔科學發現的邏輯〕(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1959)中,為科學的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提出來的一個方法。
  在波帕的科學哲學理論中,其核心觀點即「否證論」(falsificationism),而他所運用的方法,主要就是除法,而除法的本質在於嘗試誤與可否證性。它有兩個中心環節,一個是「臆測、假設、猜想」,另一個是「反駁、批判、否證」。所以波普爾把除法又稱作「臆測與反駁」(conjectures and...
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邏輯誤差】(logic erro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誤、差。元.高文秀《澠池會.楔子》:「據著我說,玉璧不當與他,倘有失,悔之晚矣。」《紅樓夢》第四一回:「那劉姥姥驚醒,睜眼見了襲人,連忙爬起來道:『姑娘,我失了。』」
誤訊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由系統或程式送出的訊息,用以指示有誤發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一時沒留意。《二刻拍案驚奇》卷一○:「莫非我們閒話時,那孩子出來,了眼,竟到他家裡去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