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袖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即如嬰孩焉,不復能行坐語言。其母與妻,更相提抱。遇淑之生日,家人召僧致齋,其妻乃以釵股挾之以哺,須臾,能盡一小甌。自是日加所食,身亦漸長,不半歲,乃復其初。察則授與故職,趨驅氣力,且無少異。後十餘年,捍蠻,戰死于陳。 〔注解〕 (1) 親:指父母親。 (2) 損:減少。 (3) 銷:削弱。此處指縮小。 (4) 拱手無措:拱起手來,無計可施。拱手,雙手在胸前相抱。措,措施、計策。
言行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2>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3>,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 (2) 漢王:指漢高祖...
通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道姓名。《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舉人既及第,綴行通名,詣主司第謝。」《三國演義》第一四回:「須臾,曹洪、李典、樂進來見駕。通名畢。」
濊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網投入水中的聲音。《詩經.魏風.碩人》:「施罛濊濊,鱣鮪發發。」宋.蘇軾〈戲作放魚〉詩:「濊濊發發須臾間,圉圉洋洋尋丈外。」
遊魚在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失所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 2、「失所」:#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據《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踰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 (2) 奄忽:倏忽、忽然。 (3) 踰:越過、超過。 (4) 風波:被風所播蕩。 (5) 隅:角落。〔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
銀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大雨。唐.李白〈宿鰕湖〉詩:「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宋.陸游〈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詩:「瓦溝淙淙萬銀竹,變化只在須臾間。」
飢寧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照洗菜次,師曰:「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籃,歛手而立。師又問:「居士在否?」女子提籃便行。師遂回。須臾居士歸,女子乃舉前話。士曰:「丹霞在麼?」女曰:「去也。」士曰:「赤土塗牛妳。」又一日訪龐居士,至門首相見。師乃問:「居士在否?」士曰:「饑不擇食。」師曰:「龐老在否?」士曰:「蒼天!蒼天!」便入宅去。師曰:「蒼天!蒼天!」便回。 ■《五燈會元.卷一一.神鼎洪諲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飢不擇食。」
拱手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即如嬰孩焉,不復能行坐語言。其母與妻,更相提抱。遇淑之生日,家人召僧致齋,其妻乃以釵股挾之以哺,須臾,能盡一小甌。自是日加所食,身亦漸長,不半歲,乃復其初。察則授與故職,趨驅氣力,且無少異。後十餘年,捍蠻,戰死于陳。 〔注解〕 (1) 親:指父母親。 (2) 損:減少。 (3) 銷:削弱。此處指縮小。 (4) 拱手無措:拱起手來,無計可施。拱手,雙手在胸前相抱。措,措施、計策。
大人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學識的前輩。晉.劉伶〈酒德頌〉:「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為一朝,萬暮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