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7.07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鼻黏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腔內的黏膜,分為兩種:襯於鼻甲者,色紅且肥厚,可阻礙塵及不潔物進入;位於鼻腔上端者,色黃且薄,主司嗅覺。
賣笑追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娼妓以聲色媚人,供人取樂的情況。元.李行道《闌記》第一折:「再不去賣笑追歡風月館,再不去迎新送舊翠紅鄉。」
膨土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吸水性極高的黏土,以蒙脫石為主。可作為鑽孔中的泥漿或鑄造砂的黏結劑,並有石油去色等用途。也稱為「皂土」、「膨土」或「膨潤土」等。
砂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有砂的成分。[例]砂質片麻岩、砂質石
銜沙填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西省長子縣西,為太行山分支。 (2) 柘木:古植物名。今之柘木為桑科柘樹屬,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褐色,長刺。葉子具柄而呈卵形或橢圓形,可以養蠶。花排成列,成頭狀花序。果實如桑葚,圓形。樹幹質堅而直,是貴重的木材。柘,音ㄓㄜˋ。 (3) 文首:有花紋的頭。文,音ㄨㄣˊ。 (4) 白喙:白色的鳥嘴。喙,音ㄏㄨㄟˋ。 (5) 赤足:紅色的腳。 (6) 其鳴自詨:牠的鳴聲就是自己呼叫自己名字。指「精衛」為其名,亦為其鳴叫聲。詨,音ㄐ|ㄠˋ,呼叫。 (7) 炎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 (8) 溺:淹沒、沒於水中。 (9) 堙:音|ㄣ,填塞。
周口店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之一。距今約五十萬年,是北京人生活的遺跡,有石質的砍器、尖器、刮削器及骨器等,以採集、打獵為生,遺址有多處燼,顯示北京人已知用火,在人類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豆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鷹綱鴨科。頭、頂為棕色,肩、背暗棕色,腰羽和尾羽為棕黑色,尾上羽純白,腹部為淺色。棲息田野、河湖、沼澤地帶和海灘,多於晨昏覓食。
布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布條紮成的拂塵。《老殘遊記》第一二回:「人瑞取了個布撣子,說道:『翠花掌燭,翠環捧硯,我來撣。』」
貓鼻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恆春半島西南端,形似貓鼻,和鵝鑾鼻東西相對。均為珊瑚礁石岩構成,長約五公里,寬約三點五公里。西面高而陡,東面低,東南角全為懸崖,景色宜人。
洞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孔穴、洞穴。如:「石岩地區的許多洞兒,都是因雨水侵蝕而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