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80.63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職業補習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補習教育為旨在使人們在職業技術知識及技能方面得到補償(或補救)的一種職業教育。其對象通常為僅有普通教育基礎,缺乏一技之長而欲從業者;或已在職而知識技能不足而需補充者。
  光緒二十九年(1904)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設立「實業補習學堂」,民國二年(1913)改稱「實業補習學校」,七年(1918)又改稱「職業補習學校」,其宗旨為社會在職人員或準備就業人員提供職業補習。中華職業教育社於民國六年(1917)成立後,成為倡導職業教育的先鋒;十年(1921)該社舉辦附設工商補習學校,廣招工人、學徒入學。在該社及其他一些機構的推動下,上海於民國二○年代一度掀起職業補習教育的熱...
鄰里學習小組(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鄰里學習小組」是大陸地區在掃除文盲運動中的一種教學形式;其主要做法是居住相近的青壯年文盲組織起來,編成學習小組,在家裡學習,由教師或「小先生」按農民業餘學校規定的時間,巡迴上課、輔導。一九四九年後,農民業餘學校識字班下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成為學員互相幫助、互教互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同時,在城鎮居民中,對居住分散、行動不便或離業餘學校較遠的青壯年文盲,也設立若干鄰里學習小組,使人們就近入學方便。
教育財政政策(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自一九七八年以來,教育經費逐年增長。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改革教育體制和教育經費投資管道,加強了地方政府的辦學責任。同時,該決定還強調教育經費的投入應保證「兩個增長」的原則,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一九九○年代以來,由於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教育經費緊缺的問題日益突現。一九九三年二月三日中共中央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各級政府、社會各方面和個人都要努力增加對教育的投入,確保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要逐步建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
中心學校校長(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中心學校校長是鄉鎮舉辦用以發揮示範性和輻射作用的中心學校的負責人。在許多鄉鎮所在地都設立有中心小學校或中心中學校。中心學校校長的主要職責是:在加強該校建設的同時,在該地區學校中發揮示範和輔導作用。具體做法主要有:(1)貫徹教育方針,認真執行教學計畫,在教育思想上使該校成為其他學校的表率。(2)帶領該校教師做好教學研究和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育品質。(3)利用該校的優勢,協助各校教師的培訓工作,辦理教學研究活動,互相促進,組織各校師生開展競賽評比活動,建立健全輔導制度,加強對各校的檢查指導和輔導。(參見「中心小學」)
中等醫藥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等醫藥學校係指大陸地區培養中等衛生技術醫護人才的教育機構,是中等技術學校的重要類型之一。由中央和地方衛生部門主辦或主管。一般招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或四年;部分招高中畢業生,學制二年或二年半到三年。一九八八年三月十四日由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招生暫行規定]規定:農、林、衛生等系統的中等專業學校招收農村有實踐經驗的優秀青年入學(含不包分配班),年齡可以放寬,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林、衛生廳(局)會同當地教育部門和招生部門單獨組織招生考試。據此,中等醫藥學校進行了面向農村招生,納入國家計畫,實行單獨考試,畢業生不包分配的改革。
  依據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印發的[...
五.七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七大學」是指大陸地區文化大革命時期,根據毛擇東「五.七指示」(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澤東在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後寫的一封信的簡稱)的精神,由縣、公社興辦的農民技術學校的統稱。一九七一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中,要求在農村推廣舉辦五.七大學或五.七學校。一九七六年是五.七大學的極盛時期,各地共有這類學校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九所,在校學生一百五十餘萬人。學校一般開設農學、農機、畜牧獸醫、水利、果林、衛生等課程,學制一至二年,招生對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準的農村幹部、在職農業技術人員、青年農民。實行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招生辦法。學完規定的課程,考試成...
  高等工業院校辦學水平評估是中國大陸對高等工業院校的一種綜合評估,也是中國大陸最早實施的高校評估。一九八五年六月,原教育部在黑龍江省鏡泊湖召開的高等工程教育研討會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提出了「高等工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草案)」,並於同年十一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精神,發出〔關於開展高等工程教育評估研究和試點工作的通知〕,並委託機械部、電子部、建設部、煤炭部、北京市、上海市、黑龍江省、陝西省組織有關院校,進行多層次(學校、專業、課程)的教育評估方案的研究和實測工作。一九八七年六月,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關於正式開展高等工程教育評估試點工作的意見〕。自此至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高等文科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高等文科教育是指實施人文科學及部分社會科學有關領域的高等教育。依據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的專業目錄,包括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新聞學、圖書情報檔案學、外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八類。廣義而言,則是指除理、工、農、醫類之外,包括上述科類及財經、政法、管理、藝術、教育等科類的總稱。
  除專門的語言院校外,文科教育一般經由綜合大學實施。一九五二至一九五三年院系調整後,全國有綜合性大學十四所。一九六一年六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在〔關於高等學校文科教學方針和教材編寫工作的報告〕中指出,文科教育必須堅決貫徹「教育、勞動、科研三結合而以教學為主」以及「百花齊放、...
黨校民族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校民族教育是指中國共產黨為了對少數民族幹部進行馬克斯主義理論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而在各級黨校設立的一種教育形式。
  抗日戰爭時期,延安的中共中央黨校即設有少數民族幹部班。中共政權建立後,中央黨校和民族地區各級黨校都舉辦了民族幹部訓練班。一九五四年中央黨校開設新疆民族幹部班,到文化大革命前,先後舉辦了五期幹部輪訓班、兩期理論幹部班,學制一年、二年或四年不等,主要學習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民族問題理論和民族政策、漢語文等課程。一九八○年起,增設西藏民族幹部輪訓班。新疆、內蒙、寧夏、廣西、西藏和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及一些地方黨校都...
團的「六字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的「六字方針」是指大陸地區一九五七年五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代表大會所制定當時青年團的工作方針,即「勞動、學習、團結」。大會指出,在建設社會主義時,青年的任務可以用三個口號來概括,即積極勞動、努力學習、加強團結。以後即簡稱為團的「六字方針」。一九八二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自一九五七年改稱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提出新時期青年的三大任務是:「為著四化建設而英勇勞動;根據四化需要而勤奮學習;適應四化要求而開創新風。」也是從「六字方針」發展延伸而來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